联系热线:400-123-4657

首页 > 产业化

  • 上市公司紧抓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 促固态电池产业化再提速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显著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近期,固态电池领域迎来多项技术突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5年至10年内迎来大规模应用,重塑全球能源存储格局新闻动态

      在技术突破的驱动下,国内企业积极投身产业化实践并取得持续进展。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推出包括G垣准固态电池、金石全固态电池在内的6款新品,并宣布首条全固态实验线%自主开发,设计产能达0.2GWh,良品率高达90%,且已开启装车路测,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化能力。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软包电池技术积累,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5月21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至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其中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布局。5月28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预计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于6月9日表示,公司已形成电池全链路布局,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400Wh/kg电池循环寿命突破800次并完成工程验证。

      作为材料供应商,江苏瑞泰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于6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目前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已开始销售,但销售收入占比较小。

      整车企业同样积极参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新一代固态电池,并于2027年推出首款全固态“光启电池”;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本质是对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的战略响应。通过提前卡位,企业可抢占技术制高点、构建专利壁垒,优化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从技术路线看,当前半固态与全固态并行竞争,头部企业正通过专利池加速行业标准统一。成本优化方面,降本关键在于规模化生产、干法工艺替代湿法工艺,以及硅碳负极等材料创新,这将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固态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优势,预计2027年将实现商业化应用。从技术路线看,半固态电池将作为过渡阶段(2025年至2030年)产品,全固态电池则是终极目标。

      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元。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在于丰富的下游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链以及高度市场化的环境。预计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仍需3年至5年时间,一旦突破,在新能源汽车最新公告、低空经济、储能等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也面临一些挑战。目前,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关键材料稀缺、生产工艺复杂,这都制约着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析认为,材料体系是固态电池目前最大的瓶颈。聚合物电解质导电率低,不适用于大功率场景;氧化物电解质存在界面阻抗问题;硫化物电解质虽离子电导率高,但安全性差、成本高昂。半固态电池虽通过添加电解液缓解部分问题,但未根本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难题。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表示:“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固态电池产业链正加速成熟,尽管商业化道路仍有挑战,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战略技术,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投资者在关注产业机遇的同时,也需理性看待技术风险与企业实际业务进展。”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 生物育种产业化未来可期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化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种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推广,形成覆盖“技术—品种—市场”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其核心是将实验室中的生物育种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产品,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目标。

      从全球视角看,发达国家生物育种技术较为领先,目前已进入“育种4.0”阶段,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等方式实现精准定向育种。一些发达国家的生物育种产业化成熟度较高,有些地区的主粮作物通过复合性状(如抗虫+耐除草剂)提升作物性能,单产显著领先。在我国,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备受重视。从2021年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生物育种工作进行了部署,从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主粮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扩面提速等方面施策,政策重点涵盖基础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一系列政策安排体现了中央在生物农业领域的政策连续性,更凸显了我国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生物育种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通量筛选等先进技术已在生物育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和精准度,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越来越高。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扩张,我国生物育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然而,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生物育种技术正处于杂交育种向分子育种过渡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智能设计育种存在代际差距,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其次,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不足。数据显示,我国种企超7000家,前五大企业市占率仅12%,远低于国际巨头的80%。研发投入低,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另外,成果转化率低,90%的科研成果未实现产业化,等等。对此,应从技术、企业与监管三方面协同发力。

      在技术层面,强化基础研究。国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攻关自主Cas酶开发等底层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种业体系,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优化技术路径,推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智能设计育种融合,利用AI算法预测性状表达。此外,依托“南繁硅谷”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建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共享平台。

      在企业层面,培育领军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我国种业市场集中度低,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央企与科技型民企组建创新联合体,优化产业格局。加强科企合作,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科研院所定向攻关。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市场化导向的转化体系。

      在监管层面,优化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缩短行政审批周期,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某些作物实行备案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种业侵权案件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武陵区新增一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本报讯(通讯员 谭茗睿)日前,常德首衡实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坐落于武陵区芦荻山乡的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常德首衡实业有限公司的核心项目,日前已成为湘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核心枢纽,涵盖蔬菜、水果等全品类农产品,并集批发交易、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检验检疫、金融服务于一体,不仅有效带动了上游种植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也成为了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桥梁。

      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深度合作,从源头把控农产品质量,加快推动智慧冷链物流及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实惠的农产品。

  • 【投融资动态】华科润生物Pre-C++轮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为承树投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6月9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re-C++轮融资,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承树投资。

      华科润作为弯角椎体成形技术引导者,是全国首家获得弯角椎体成形手术产品国内及欧盟批准上市的生产企业。近年来,公司持续开拓发展,以微创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产品为核心,提供围绕“机器人+耗材+设备”架构的“1+3+1”骨科整体解决方案,构筑起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椎体成形全系列产品最新公告、椎间融合和非融合、脊柱内植入物、骨修复材料系列、运动医学系列、有源设备及耗材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产品赛道布局。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产业化,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中金公司获准发行98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助力科创领域投融资

      )近日宣布,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98亿元人民币的科技创新债券。该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5]第72号),此次债券发行的行政许可有效期为2025年6月11日至2027年6月10日。在此期间,中金公司可自主选择分期发行时间,灵活安排资金募集节奏。

      此次债券发行是中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同时,该债券的发行也将为中金公司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不仅有助于缓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还能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金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投资银行,此次债券发行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科创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

      未来,中金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稳步推进债券发行工作,确保资金高效、合规地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为

  • 滁州市聚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构筑绿色未来

      滁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发展气候金融等创新实践,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实施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299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48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013.7亿元,提前超额完成目标(700亿)44.8%。

      滁州市从顶层设计破题,打造长三角首套气候投融资标准政策体系,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快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规范制修订纳入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出台“3项标准8个规范”,为气候金融业绩评价、企业及项目碳核算评价、碳账户开发和碳资产管理提供政策和方法学支撑。

      落实《滁州市气候金融业绩评价方案》,从气候金融业务总量、占比、同时增速等维度,评定金融机构业绩,提升金融机构内生气候投融资动力。搭建全市气候投融资项目数据库,发布气候投融资入库企业推介名录,并按属地原则组织“名录企业”完成平台用户注册、融资需求发布等工作。

      同时,持续完善滁州市气候投融资支持平台架构功能,支持气候投融资企业、项目、产品、利率、期限等双向筛选,为银企双方提供数据整合、项目入库、信息披露、政策匹配、融资撮合、绿色信贷政策咨询等便利,实现信息多维化、融资精准化、风控全息化、对接线上化。目前已累计创新上线亿元。

      聚焦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绿色转型金融支持力度,徽商银行明光支行发放全省首个建材行业转型贷款8500万元,推动建材产业“含金量”与“含绿量”同步提升,也为全省转型金融支持传统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效示范路径。(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 广州“科创下午茶”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路演成功举办

      日前,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科创下午茶”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路演成功举办。活动以“创新引领,AI赋能 ”为主题,通过“线下现场路演+线上全程直播”的方式举行,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知名投资机构等超250人参与,超190人观看了本次线上直播。

      本场活动由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联动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北京盛景嘉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深交所科融通V-Next)协办。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代表介绍了深交所上市公司概况及资本市场最新政策等;工行广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代表介绍了工行科创金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议;盛景集团合伙人李敏杰分享了盛景嘉成在科创领域的成果,并作“科技企业极简增长”主题分享。

      活动现场,软通智算科技(广东)集团有限公司、图灵新智算(广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拓元智慧(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数化智甄科技有限公司、亚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觅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代表围绕企业创始团队、技术亮点、市场前景等开展路演,并与深创投、秉辉基金、华熙基金等投资机构专家进行交流。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通讯员:郑碧施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启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通知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制造、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以试点工作为牵引,强化产业供需对接、活化创新主体动力、优化产业化服务保障,充分撬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知明确,按照自主申报、兼顾不同主体、先进带动示范的原则,分试点区域和试点单位两大类申报。按照在成果产业化工作中承担的角色不同,试点单位分为三类主体。一是产业化实施类,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参与)单位,以及使用成果或提供应用场景的企业、中试机构等直接从事成果产业化的单位。

      二是第三方服务类,包括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为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三是金融服务类,包括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机构。

      通知要求,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应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转移或孵化新企业等方式推进相关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提供相关成果的技术、人才支持,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为相关成果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提供场地、设施条件。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应立足自身职能,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匹配与交流合作;为相关成果提供技术孵化服务,优先向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开放实验室、检测平台、试验验证平台等资源;为相关成果产业化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服务。

      通知提出,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应向推介成果或其他试点单位予以投资倾斜,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整合金融资源,为企业治理、市场拓展、融资上市、产业链协同等赋能;加强同主管部门沟通磋商,构建协同服务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日前介绍,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变成产品,重点是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优生态方面,要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机制,促进科技服务资源集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汇聚科技供给、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 加强产业化体系化建设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2024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突破5.5万亿元,跻身世界第二大餐饮市场。其中,内蒙古的蒙餐经过20余载深耕细作,于2017年冉冉升起。如今,蒙餐行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内蒙古现有餐饮机构25万家,蒙餐行业不仅成为推动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的强劲牵引力,更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它有力推动内蒙古从食材资源大省向食品加工强省转变,并向美食文化大省奋力前行。蒙餐建设,产业化与体系化建设是关键所在。

      要赢得消费者青睐,建立标准化、安全化、健康化的行业高标准体系至关重要。蒙餐文化底蕴深厚,独特之处在于原材料绿色天然、制作技法遵循传统、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价值。为此,蒙餐行业在食材处理、加工制作等各环节精益求精。目前,蒙餐已制定205道菜品标准,并完成绿色餐厅建设、餐饮服务质量评价、传统经典菜肴器皿使用规范以及特色礼仪与文化等一系列行业规范,形成较为完善的蒙餐烹饪工艺规范团体标准。不仅提升了蒙餐的品质与服务水平,更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

      蒙餐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以西贝、额尔敦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餐饮市场竞争。通过推动品牌企业“走出去”战略,内蒙古在海外开设100多家蒙餐名店,成为在国外开设餐饮门店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内蒙古的厨师队伍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代表我国5次参加世界级烹饪大赛,成绩优异。连续成功举办9届的“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已成为三国美食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节庆活动。这些不仅提升了蒙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蒙餐行业的发展树立良好形象。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重要桥梁,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蒙餐节庆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烹饪技艺大赛等举措,帮助蒙餐成为内蒙古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蒙餐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加快“餐饮+旅游+文化+数字化+露营经济+夜间经济”多元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发展维度;努力实现餐饮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讲好蒙餐故事,提升蒙餐文化附加值;持续创新推动蒙餐菜系的特色化、精细化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线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投融资,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 云南省政协常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静:破解活态传承密码 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径

      传统技艺类非遗具有开展“生产性保护”的显著市场优势。宣威火腿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级非遗和中华老字号。1909年云南首个股份制火腿公司的创立开启了宣威火腿的产业化进程,在百年产业化历程中,宣威当地已建立了覆盖种猪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带动当地40万人就业,2024年产值已突破115亿元,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推动保护传承政策与产业发展政策融合。宣威火腿产业发展中,多部门都给予了项目和资金支持,但政策资源分散发力协同不足。虽已制定标准实现了生产端标准化,但助力产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不健全,融合文旅、开拓国际市场、品牌海外推广、跨境贸易等环节缺乏政策系统支撑。职业技能评定体系缺失,火腿制作技艺传承人才评价工作无章可循。

      着眼产品开发与产业延伸融合。宣威火腿虽已开发出涵盖即食、速食、零食等113个品类的产品体系,但与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相比,从原料源头开始把控和分级的产业链构建尚不完备,在产品消费及体验场景的构建上、品牌故事的文化推广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现传承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火腿作为发酵食品,对其绿色健康指标的系统性建设不足,缺乏权威数据对产品营养价值精准阐释,未打破“高盐腌制食品”的固有印象,制约了市场拓展。

      构建集成化政策支持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基于全省统一规划,形成系统性可持续性政策体系,支持传统技艺类非遗园区建设运营,统筹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制定产业化战略。科学制定我省传统技艺类非遗规模化发展规划,积极与《云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对接,着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重点项目,构建“研、产、展、销”一体化经营体系。要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强化质量认证,打造特色产品品牌。

      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拓展产业链条。以全产业链思维做好非遗开发,做好产业上下游各要素的系统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联农带农”方式,在产业上游加强原材料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在产业下游创建更多消费场景,推动非遗与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积极开发集生产、研发、体验、研学、观光于一体的深度互动体验项目,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科学量化非遗产品的功能性指标。以健康、绿色、环保为核心理念,精准量化非遗的功能性指标。联合食品科学、营养学领域权威科研机构,完整采集并建立传统发酵火腿的参数体系,对所有产品在外包装上进行成分精细标识,让消费者放心选购。

  • 上市农业产业化企业龙头(2025411)

      4月11日15点,新五丰跌4.48%,报6.390元;5日内股价上涨7.04%,成交额5.06亿元,市值为80.6亿元。

      新五丰近7个交易日,期间整体上涨7.2%,最高价为5.91元,最低价为6.87元,总成交量6亿手。2025年来上涨2.97%。

      金健米业:农业产业化龙头股。4月11日消息,金健米业截至15点,该股跌6.08%,报7.450元;5日内股价上涨6.71%,市值为47.81亿元。

      在近7个交易日中,金健米业有4天上涨,期间整体上涨13.15%,最高价为8.1元,最低价为6.45元。和7个交易日前相比,金健米业的市值上涨了6.29亿元。

      天康生物:农业产业化龙头股。4月11日收盘消息,天康生物报6.490元/股,跌4.28%。今年来涨幅下跌-0.92%,成交总金额5.3亿元。

      近7日天康生物股价上涨3.7%,2025年股价下跌-0.92%,最高价为7.03元,市值为88.6亿元。

      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其他的还有:深粮控股、天味食品、涪陵榨菜、荃银高科、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好当家、湘佳股份等。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豆油企业龙头股有哪些?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豆油企业龙头股 有: 亚钾国际000893: 近5个交易日,亚钾国际期间整体上涨12%,最高价为25.81元,最低价为22.46元,总市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农化概念龙头股有: 先达股份(603086): 农化龙头。先达股份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33%至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2.63%至107.89万。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大豆概念龙头公司有以上几家: 1、荃银高科(300087): 大豆龙头股,截至15点收盘,荃银高科跌8.83%,股价报10.630元,成交1.14亿股,成交金额1

      玉米龙头是什么?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玉米龙头有: 神农种业:玉米龙头。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99.72万,同比增长-243.59%;毛利润为3702.66万,毛利率61.9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家庭农场的股票有: 1、农业银行(601288): 截至发稿,农业银行(601288)涨0.98%,报5.130元,成交额24.78亿元,换手率0.15%,振幅涨0.98%。 2023年报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水稻概念股龙头有: 1、苏垦农发: 水稻龙头。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95亿元,同比增长-28.12%;实现扣非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大豆龙头股上市公司 : 大北农(002385):龙头股。 当前市值189.2亿。4月11日消息,大北农开盘报4.64元,截至15点,该股跌7.17%报4.400元。 公司2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相关大豆油概念股票有: 亚钾国际: 在近7个交易日中,亚钾国际有5天上涨,期间整体上涨2.87%,最高价为25.81元,最低价为24.67元。和7个交易日

      概念查询工具股票工具数据整理,截至4月11日,农业板块股票市值排名中,牧原股份位列第一位,市值达到2235.91亿元;伊利股份排名第二,市值为1862.03亿元;温氏股份排名第三,市值

      截至4月12日,A股涉及农业的上市公司分布情况为:主板的有116家、中小板的有57家、创业板的有34家、科创板的有2家。《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为您整理了归属于农业,并且在A股上

      「数据基于历史,不代表未来趋势;统计结果基于模型与测试,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MEMS技术平台型企业多产品线齐头并进

      MEMS技术平台型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公司成立于2007年,2020年8月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公司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MEMS芯片平台型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MEMS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2024年MEMS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48%/42%/5%。2024年公司MEMS压力传感器业务增长显著,防水气压计等产品在头部客户产品中实现进口替代,微压差传感器出货量增长显著并占据市场同类型产品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从单一产品发展中找到第二产品增长极,多产品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0%。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收5.06亿元(YoY+35.7%),归母净利润-0.35亿元(YoY+65.4%),毛利率24.88%(YoY+8.07pct)。1Q25公司营收1.35亿元(YoY+53.0%,QoQ-20.2%),归母净利润0.03亿元(YoY+119.7%,QoQ-77.84%)。2024年公司在新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压力产品取得较大突破,2024年压力传感器营收占比同比提升19.2pct至42%,带动公司全年营收高速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布局AI、机器人,新兴领域产业化加速有望带动业绩增长。AI大模型在端侧加速应用,AI手机、AI PC推动换机需求。同时,AI眼镜等新型AI端侧产品不断发展,MEMS声学传感器是AI语音交互技术中声音信号第一输入口。AI眼镜市场快速增长将带动声学传感器需求提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在研多款传感器产品未来可应用于机器人整机的指关节、腕部和踝部、皮肤以及机器人的平衡、姿态控制、导航,包括MEMS三维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以及机器人用IMU等产品,目前相关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后续将加速给业内潜在客户送样测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9%/29.2%/25.1%至6.92/8.94/11.1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5.5%/98.9%/55.6%至0.37/0.74/1.15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6.5/48.5/31.2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MEMS芯片平台型企业,多产品线齐头并进带来的业绩增长,以及布局AI、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带来的新机遇,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 河南11家企业拟递补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名单

      4月8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发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公示,拟递补158家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这份名单中,河南省无疑亮了个大灯——赫然出现了郑州瑞益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志情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优秀企业的名字。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企业背后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和不凡的成就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份提名的背景。这是第十一次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的结果,旨在通过政府的资助和政策扶持来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你知道吗?这些企业一旦成为“龙头企业”,不仅能在政策上获得更大的支持,还能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郑州瑞益实业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致力于研发新型农业产品,已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真正实现了科技兴农。

      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已形成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豪华组合,让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新鲜的食材。

      河南志情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面食行业的精耕细作,使其不仅在省内赢得了良好口碑,也成功开辟了国际市场。

      焦作市五庆面业有限公司:凭借传承的百年工艺,产品味道独特,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年销售额持续增长。

      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主攻特色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以其优质的艾草产品,在健康产业中展现出了新的可能性。

      河南禾豆坊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化生产,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妥妥的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光山县正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生态农业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绿色的产品,影响力日益扩大。

      河南明正食品有限公司:在探索食品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为多元饮食文化贡献力量。

      河南正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反馈良好。

      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种子科技的研发与推广,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郑州瑞益实业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致力于研发新型农业产品,已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真正实现了科技兴农。

      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已形成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豪华组合,让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新鲜的食材。

      河南志情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面食行业的精耕细作,使其不仅在省内赢得了良好口碑,也成功开辟了国际市场。

      焦作市五庆面业有限公司:凭借传承的百年工艺,产品味道独特,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年销售额持续增长。

      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主攻特色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以其优质的艾草产品,在健康产业中展现出了新的可能性。

      河南禾豆坊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化生产,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妥妥的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光山县正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生态农业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绿色的产品,影响力日益扩大。

      河南明正食品有限公司:在探索食品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为多元饮食文化贡献力量。

      河南正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反馈良好。

      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种子科技的研发与推广,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企业不仅代表了河南农业的希望,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市场意识。然而,不只是河南,这次递补名单中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企业如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桃李面包有限公司,以及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榜上有名。

      根据数据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不仅限于带动农民增收,还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由此可以看出,“龙头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称号,它更是一个区域乃至全国经济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这次的名单公示最新公告,无疑是在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这背后其实也有不少企业在竞争,如何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龙头,无疑是一个大挑战。你觉得呢?是否有一些企业在资源上、技术上或者是品牌影响力上更具优势呢?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是否能够从中切身感受到这些企业为我们带来的变化?比如,高品质的农产品,能否让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多样化的选择又能满足我们的味蕾。这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在未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监测和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更是关乎健康、关乎生活品质的重大选择。你是不是也期待着能够品尝到更优质的食品呢?

      通过这次公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这些企业的成功与荣耀,更是整个农业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作为社会一份子,我们都有机会去关注、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共同为地方经济的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你愿意参与其中,分享自己认为优秀的河南农业产品吗?

      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群在默默奋斗的伙伴,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该为这些努力发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农业产业化相关企业排名前20强_四季度营收榜单

      概念查询工具财报工具数据整理,截至四季度,农业产业化相关企业营收榜单情况如下(数据仅供参考):

      第1名、农业银行:营收1703.43亿元。4月9日农业银行消息,该股11时33分报5.080元,跌0.2%,换手率0.18%,成交量5.79亿手,今年来下跌-5.12%。

      第2名、牧原股份:营收411.72亿元。4月9日开盘消息,牧原股份5日内股价上涨7.49%,今年来涨幅上涨8.91%,最新报42.200元,成交额59.6亿元。

      第3名、双汇发展:营收156.03亿元。4月9日消息,双汇发展截至15点,该股涨1.54%,报27.670元;5日内股价上涨2.2%,市值为958.67亿元。

      第4名、新五丰:营收17.74亿元。4月9日开盘消息,新五丰(600975)涨0.31%,报6.670元,成交额9.99亿元,换手率14.86%,成交量1.51亿手。

      第5名、晨光生物:营收17.69亿元。4月9日开盘消息,晨光生物5日内股价上涨11.93%,今年来涨幅上涨21.79%,最新报11.150元,跌0.86%,市盈率为61.33。

      第6名、金健米业:营收16.29亿元。4月9日消息,金健米业7日内股价上涨11.16%,最新报7.170元,市盈率为2048.57。

      第7名、大亚圣象:营收15.78亿元。4月9日开盘消息,大亚圣象(000910)跌1.79%,报7.460元,成交额5177.74万元。

      第9名、天味食品:营收11.12亿元。4月9日消息,天味食品5日内股价上涨0.21%,今年来涨幅上涨7.3%,最新报14.390元,市盈率为24.28。

      第10名、冠农股份:营收10.22亿元。4月9日消息,冠农股份7日内股价上涨6.38%,最新报7.520元,成交额3.63亿元。

      第11名、益生股份:营收9.82亿元。4月9日消息,益生股份14时03分报10.290元,跌0.77%,总市值为113.85亿元,换手率10.17%,10日内股价上涨5.15%。

      第12名、北大荒:营收9.81亿元。4月9日消息,北大荒资金净流出639.97万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入52.91万元,最新报18.980元,换手率14.55%,成交总金额48.37亿元。

      第13名、国投中鲁:营收8.55亿元。国投中鲁(600962)10日内股价下跌10.19%,最新报12.070元/股,涨0.54%,今年来涨幅下跌-8.95%。

      第14名、华茂股份:营收8.24亿元。4月9日,华茂股份(000850)5日内股价下跌14.4%,今年来涨幅下跌-10.13%,涨4.46%,最新报3.750元/股。

      第15名、粤桂股份:营收7.76亿元。4月9日股市消息,粤桂股份(000833)开盘报11.130元/股,涨9.98%。公司股价冲高至11.13元,最低达10.2元,换手率10.57%。

      第16名、莱茵生物:营收6.02亿元。4月8日消息,截至13时01分莱茵生物涨1.09%,报7.420元,换手率6.64%,成交量2971.1万手,成交额2.14亿元。

      第17名、国光股份:营收5.51亿元。4月8日消息,国光股份5日内股价上涨4.52%,该股最新报15.700元涨8.29%,成交2.3亿元,换手率3.51%。

      第18名、众兴菌业:营收5.19亿元。4月9日开盘消息,众兴菌业今年来涨幅上涨7.18%,截至10时26分,该股跌1.01%,报7.940元,总市值为31.22亿元,PE为24.29。

      第19名、敦煌种业:营收4.66亿元。4月9日消息,截至收盘敦煌种业涨1.57%,报7.100元,换手率36.49%,成交量1.93亿手,成交额14.06亿元。

      第20名、涪陵榨菜:营收4.25亿元。4月9日涪陵榨菜消息,该股14时56分报13.460元,涨2.05%,换手率2.15%,成交量2473.64万手,今年来下跌-4.98%。

      本文选取数据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任何一家企业的未来,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概念查询工具财报工具数据整理,截至四季度,农业产业化相关企业营收榜单情况如下(数据仅供参考): 第1名、农业银行: 营收1703.43亿元。4月9日农业银行消息,该股11时33分报5.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2025年农业龙头股有: 大北农002385: 龙头, 2024年第三季度,大北农公司总营收70.47亿,同比增长-14.73%;净利润2.89亿,同比增长315.38%。 公司布局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概念股票有: 1、中科曙光: 中科曙光从近五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五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16.63亿元,过去五年营业总收入最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农业机器人公司有: 智慧农业: 2025年4月9日,近3日智慧农业股价上涨17.23%,现报3.540元,总市值为51.22亿元,换手率16.57%。 2024年第三季度显示,

      在2025年A股市场中 花生油龙头 会是哪些呢?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2025年花生油龙头: 金龙鱼: 花生油龙头股, 近7个交易日,金龙鱼上涨3.44%,最高价为31.34元,总市值

      大禹节水: 智慧农业龙头股。在净利润方面,大禹节水从2020年到2023年,分别为9877.21万元、1.35亿元、9770.45万元、5013.64万元。 大禹节水以国计民生、乡村振兴为已任,以保障粮食安全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花生题材企业有: 中炬高新: 2023年,中炬高新公司实现净利润16.97亿,同比增长率为386.53%,近4年复合增长24%。 4月9日消息,中炬高新收盘报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农业植保无人机上市龙头企业有: 富邦科技300387:龙头股 回顾近30个交易日,富邦科技股价下跌7.02%,总市值上涨了6937.37万,当前市值为25.96亿元

      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 大豆油上市公司有: 道道全002852: 4月9日消息,道道全5日内股价上涨2.07%,今年来涨幅上涨10.22%,最新报9.200元,市盈率为17.89。 道道全从近五年

      你知道农业种植概念龙头上市公司都有哪些(值得收藏)(2025/4/9)

      南方财富网为您整理的2025年农业种植概念龙头上市公司,供大家参考。 苏垦农发601952: 农业种植龙头,7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0.27万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出460.49万元,换手率7.44%,成交

      「数据基于历史,不代表未来趋势;统计结果基于模型与测试,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县域国有平台公司如何实施产业化转型战略规划

      张润发,合易咨询(集团)机构战略绩效专家,专注于研究绩效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在中国各类组织应用,为近百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战略绩效管理咨询服务。

      产业强,则县域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县域国有平台公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区域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县域国有平台公司产业化转型绝不能照搬央企、省属国企、地市级国企的经验,而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资源禀赋和平台公司的核心问题进行差异化设计、体系化创新。县域国有平台公司的产业化转型是破解债务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多地实践及政策导向,其战略规划方案需围绕资源整合、业务重构、机制创新等核心维度展开,以下是系统化实施框架及关键要点:

      聚焦主业与产业升级: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投向区域优势产业,如:湖北宜城国司作为区域国资平台,整合矿产、砂石等资源,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通过持股或参股方式,推动下属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及专精特新企业。

      “1+N”集团化架构:打造1-2家核心控股集团,下设专业化子公司,形成“总部资本化、子公司产业化”的分层运营模式。如:河南新乡对全域600余家国资国企进行筛选,通过合并重组整合成为一级子公司36家,二级子公司近400家,全领域、多行业、产业特点突出的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全市形成了两大市属国企(新乡国资集团、新乡投资集团)、多个专业化子公司的“2+N”模式。

      资产注入与确权:将分散的国有土地、矿产、特许经营权等注入平台公司,优先选择现金流稳定的优质资产。如:河源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入医疗废物处置业务,采用“特许经营权+使用者付费”方式,向全市医疗机构收取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费用。

      战略性重组:通过合并同类业务、清理“僵尸企业”,实现资产集约化运营。河南商水县将全县129家国有企业整合为“1+X”模式,成立阳城国投集团,下设城投、农发、文旅、产投四大核心子公司,覆盖城市建设、农业开发、文化旅游和产业园区运营等板块。

      纵向深耕: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如农业、制造业),延伸至供应链金融、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例如云南城投通过收购银泰商业项目,实现从地产开发到商业运营的转型。

      横向拓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养老健康等,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如:盐城东方集团(江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参股多家上市公司。

      政企协同模式:承担政府代建项目的同时,探索“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通过运营权获取长期收益。如:河北雄安新区雄建集团(雄县)承接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智慧城市运维和环保科技项目,形成“公益+市场”双线收益。

      混改与资本合作:引入央企、民企等战略投资者,推动股权多元化。如:内蒙古兴安盟城投集团锚定清洁能源,引入央企合作开发风电项目,自有资金压力降低60%。

      法人治理体系:建立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权责清单,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减少行政干预。如:如烟台、日照等地市通过制定外部董事履职指南和薪酬管理制度,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质量。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差异化薪酬。如:内蒙古兴安盟城投集团推行“宽带岗级+能力升降薪”制度,薪酬浮动比例最高达2.5倍,激发干部员工队伍活力。

      资本运作工具:通过发行REITs、产业基金、盘活存量资产。 河北雄安新区雄建集团(雄县)整合土地及特许经营权,发行ABS和产业基金,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循环。

      信用评级提升:整合优质资产提升主体信用至AA及以上,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如:河源国资梳理河源市属各类有效资源,先后划转多家公司股权以及并入多个优质资产,在股权及业务经营层面双重整合,如通过合并增加保安业务、重点投入农批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同时做大做强原有资产的租赁业务等,推进公司市场化转型,整合成为主体信用AA级产业类国有企业。

      专业化团队建设:通过市场化选聘引入行业领军人才(如科技研发、资本运营),建立“导师制”培养体系。

      动态考核机制:设置“战略控制点达成率”“战略新兴产业营收占比”等战略性绩效指标,强化长期导向。

      债务隔离机制:通过SPV(特殊目的公司)承接存量债务并独立运营,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担责。如青海民和县和融资本集团通过TOT (转让—运营—移交)模式盘活政务大楼资产,隔离政府偿债责任。

      1. 短期(1-2年):完成资产整合与治理重构,剥离低效资产,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2. 中期(3-5年):培育2-3个核心产业板块,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覆盖债务利息。

      3. 长期(5年以上):打造区域产业龙头,推动优质资产上市或跨区域扩张。

      通过上述框架,县域国有平台公司可实现从“融资工具”向“产业运营商”的质变,最终形成“资源-资产-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 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投融资累计超过130亿元!

      湖南日报6月11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今天上午,湖南省科技厅组织召开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会议透露,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帮助参赛企业获得创业投融资超过130亿元。

      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由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升级而来。自2013年启动以来,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累计吸引参赛项目超过2.4万个,培育科技型企业超万家。

      大赛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累计帮助参赛企业获得创业投融资超过130亿元、贷款授信超240亿元,220多个优秀项目和团队在全国赛中脱颖而出。省科技资金支持大赛获奖企业1239家,总额达2.1亿元。

      丰富赛事配套服务。大赛配套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活动600余场,培训创业者超20万人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授信产业化企业、融资路演、融通创新、上市培育、宣传展示等全方位全赛程服务。“目前,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双创品牌赛事之一,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融资融智的强力‘助推器’‘加速器’。”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斌透露。

  • 【投融资动态】留形科技Pre-A轮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为弘毅投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6月9日公布的信息整理,留形三维控股(深圳)有限公司Pre-A轮融资,融资额数千万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弘毅投资。

      留形科技成立于2022年,聚焦智能三维感知和重建算法及产品开发应用,以赋予机器人、无人机等具身智能设备精准的空间感知、智能记忆及主动交互能力。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携手深圳坪山区共筑汽车产业链投融资“强磁场”

      深圳分行和深圳市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联合主办的“产融新生态·坪山创未来——企业投融资合作对接会”在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成功举办。10家投资机构及30家企业代表参加。

      作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历经多年发展,坪山区已汇聚包括比亚迪在内的300余家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涵盖整车制造、自动驾驶、关键零部件生产、核心材料研发等环节,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本次大会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旨在搭建一个高效、精准的投融资对接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并投入重点产业领域,共同助力坪山乃至深圳的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活动仪式上,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公司客户部/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重点推介了“园区贷”这一针对园区企业量身定制的特色金融产品,展示了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投资银行部/科技金融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该行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该方案以全周期、多维度、强适配的金融工具箱,为科技企业提供从“技术突破”到“规模量产”的全流程金融支持。

      针对参会的多家企业关注的融资、交易、结算等议题,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也为其准备了包括开薪易、监管宝、保函、结构性存款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9家优质企业代表依次登台,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精彩展示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与融资需求。创投机构代表分享了当前行业的最新投资趋势与案例,为现场企业提供前沿视角。

      会上,中信银行深圳分行联合投资机构共同服务园区企业的举措,得到现场企业和坪山区相关部门的大力称赞。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继续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奋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坪山区产业升级,陪伴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从产业新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来源:中信银行深圳分行)

  • 【投融资动态】海天味业基石投资轮融资额595亿美元投资方为高瓴资本、GIC新加坡政府公司等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6月10日公布的信息整理,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基石投资轮融资,融资额5.95亿美元,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高瓴资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RBC Capital,CPE源峰,瑞银集团,博裕资本,HongShan红杉中国,佛山发展。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生产的调味品涵盖了酱油、调味酱、蚝油、鸡精鸡粉、味精、调味汁等多个系列,其中酱油、调味酱、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公司一贯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在经营工作的首位,连续多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卓越奖,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食品安全信用等级A级企业。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食品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人形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地

      :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形机器人正加速在各行各业落地。

      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人形机器人在多个行业和场景中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实现多场景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数十台Walk S1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同步完成分拣、搬运与精密装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让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站起来。

      这个人形机器人叫“天工”,不只能在平地上健步如飞凯发手机版,还能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种复杂地形中实现高速奔跑,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12公里的奔跑速度。21日,在浙江杭州滨江区,智能警务机器人“滨小新”正式上岗执勤,它搭载了国产大模型的自主人机交互系统,适用于多个警务应用场景。

      赛道火热,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近亿元级融资事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最多,占比约49%;融资金额也是最多,超70亿,约占41%。

      与此同时,各地“首个”“首台”“首款”人形机器人竞相出现,技能不断进阶。3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人形机器人将从执行单一任务向在复杂环境下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迈进;3月21日,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新一代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在上海发布,助力机器人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与手机、电脑、汽车、机器人融合后,将带来消费体验功能的重塑性提升。这不仅有可能会创造一些新的千亿级、万亿级产业,也将从消费端带来巨大需求。

  • 2025年农业产业化新突破:签约21992亿元项目电商零售额增257%!

      2025年,江西省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一季度,全省招引农业产业项目118个,签约金额高达219.92亿元,展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产品电商零售额也达到70.34亿元,同比增长25.7%。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西省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围绕“做优土特产,做强大产业”的战略目标,推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深度融合。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的补链和强链工作,江西省力求将农业打造成一个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大产业。例如,南丰县的龟鳖产业正通过精深加工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地投资生产的甲鱼肽项目,预计年产值将超过4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市场销售方面,江西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策略,确保优质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以第六届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博览会为例,活动期间现场销售额达1654万元,订单签约金额更是高达2.19亿元,显示出市场的强大需求。电商平台的助力,使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2024年,江西省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将继续向前推进,聚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这种“外引内培”的策略,不仅能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还将带动农民的收入增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留学趋势也随之发生变化。许多学生选择赴海外深造,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理念,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的农业发展。出国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农业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你认为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留学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关注农业相关专业的留学机会?面对不断变化的农业产业环境,未来的留学生又该如何把握机遇? 未来,随着2025年电动车续航排行和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留学市场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 乌鲁木齐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质升级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共68家,其中国家级8家、自治区级37家、市级23家,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66.9亿元,营业收入达295.88亿元,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为3:1,位于全疆前列。

      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撑,支持农业产业化向质量提升转变。重点企业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乌鲁木齐头屯河区新疆西尔丹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罐罐辣椒酱正在完成罐装。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新疆辣椒酱产业的标杆企业。

      据悉,新疆西尔丹食品有限公司是以新疆辣椒种植及辣椒制品的研发、加工及销售为主的食品企业,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60余项荣誉资质。该企业独创了不同于炸制、发酵及腌制的低温炒制辣椒酱技术,填补了国内低温炒制辣椒酱空白,主导产品有瓶装辣椒酱、袋装航空辣椒酱、馕伴侣辣椒丝等十余项产品。

      新疆西尔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华介绍到,企业通过在全疆多地建立辣椒种植基地,不仅实现了原料的标准化供应,更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我们为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升种植水平,实现增产增收。程华表示,通过对辣椒原料的深加工,企业生产的高品质调味品已进入全国餐饮供应链,成为推广新疆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渠道。

      新疆阿尔曼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深耕新疆特色食品的研发与生产。新疆阿尔曼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阿力木·依不拉音介绍到,公司始终坚持健康、方便、放心的产品理念,通过与新疆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

      今年我们将推出四款新产品,包括苹果味、香梨味奶糖和果仁巧克力等系列产品。阿力木·依不拉音表示,这些产品充分利用新疆特色农产品为原料,既保留了特色风味,又融入了现代食品工艺。企业希望通过特色食品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特色伴手礼选择。

      下一步,乌鲁木齐市将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培育壮大一批粮棉果畜产业集群全疆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阿尔那提.达来江表示,力争在2025年,共培育7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丁子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疑妻子出轨,贵州男子灌儿女农药致死,家属:孩子曾有反抗痕迹,枕头被撕烂

      1967年,走投无路的阿拉法特,带着4000多士兵和40万难民,投奔约旦

      这个的“Alexandr Wang”咋又拿到148亿美金的投资了?

      《东京地下杀手》试玩报告:头晕的,高级的,有趣的/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东京地下杀手》试玩报告:头晕的,高级的,有趣的 刚博士 ...

      苹果 tvOS 26 暗示新款 Apple TV 4K 将内置摄像头,支持FaceTime

      Steam 终于有了适用于 Apple Silicon Mac 的原生应用

  •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龙江森工集团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本报讯(王天驰 记者马一梅 李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战略主线,全力构建独具森工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龙江森工集团在2025年工作会议暨第一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奋斗目标。

      “龙江森工的企业核心功能就是‘护林增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特有的资源禀赋上生成的多元的生态产业和丰富的生态产品’投融资。”龙江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冠武表示。

      据了解,龙江森工集团今年将打造10个林长制示范林业局公司和100个示范林场(所),进一步完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共建共管模式,全面推行森林经营工程化、矢量化、数字化管理以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将高质量完成94.54万亩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产业化,努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同时,将重点建设苇河局公司国家级良种基地、鹤立局公司省级种质资源库,新建集团级东方红局公司刺五加种质资源库。

      在提升森林经营质量与成效方面,龙江森工集团将全面完成林业局公司森林认证工作,以此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碳汇能力,提升木材产品价值,并建成森工造林碳汇、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数据库,实现龙江森工“双碳”绿色平台的数智化管理与森林经营的精准提升。

      在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工作中,龙江森工集团将持续优化创新红松经营管理体系,探索营造红松顶级植物群落的有效方法与路径,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红松果材基地,并大力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复合产业项目,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建设与经营发展机制。

      生态产业化布局已然明晰,产业生态化的实施路径也有了具体举措。今年,龙江森工集团计划公布森工产品目录清单,优化集团权属单位交易规则与程序,积极对接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通过实施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推动森工林区旅游产业四季协同发展,实现集团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开展生物质综合利用,推动森工设计集团实质性运营,深化25家森工医院医联体建设,统一开发集团林业碳汇资产资源。

      此外,龙江森工集团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确保林粮种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产量31亿斤,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60万亩产业化企业,加快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刺五加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基地。同时,将稳定扩大生态养殖规模,继续实施“强加工”计划,夯实“一场一品”“一局一业”基础,持续推动“鹅”“蜂”“麻”“籽”“树”“药”“参”“果”“葱”等“九个一”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 医疗与教育产业化:繁荣背后的危机与反思

      在当今时代,“产业化”被视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医疗产业化与教育产业化,本应成为提升社会福祉、促进人才培养的有力助推器,然而,现实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发展过程中,它们逐渐偏离了预期轨道,衍生出诸多复杂且严峻的问题,亟待我们深入剖析与反思。

      医疗产业化的初衷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实际发展进程中,却滋生出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逐渐背离了其最初的目标。

      走进如今的药品市场,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类药品。然而,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除了药里没有药,其他都有药”这句民间调侃,生动地反映了药品市场的乱象。许多药品徒有华丽的包装与夸大的宣传,实际药效却微乎其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药品生产厂家受利益驱使,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高额利润,最终将高价药品转嫁给消费者。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制假售假,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扰乱药品市场秩序。

      过度医疗现象在医疗产业化的浪潮中愈发严重。在医院,患者常常被要求接受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部分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夸大病情,诱导患者接受昂贵且不必要的诊疗项目。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例如,一些普通感冒患者被要求进行多项复杂的检查,开具大量高价药物,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让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医疗产业化使得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医院收费不规范,导致“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困扰广大民众的突出问题。许多普通家庭因难以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在面对疾病时陷入困境。贫困患者甚至可能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延误病情,这严重违背了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宗旨。

      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过度开药、乱收费、收受红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声誉,削弱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教育产业化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效率,让更多人享有优质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问题。

      当教育被过度产业化,追求利润成为部分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重要目标。这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社会关系广泛的学生能够轻易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则面临重重困难,难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这种不公平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限制了社会的阶层流动,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商业化使得部分教育机构和学校过于注重包装和宣传,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盛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被忽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阻碍。学生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和考试的工具,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教育产业化催生了诸多教育乱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兴趣班泛滥成灾。这些课外班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陷入教育焦虑之中。

      医疗产业化与教育产业化出现的问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推动产业化进程中,必须保持理性与谨慎,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行业的本质与社会责任。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医疗和教育领域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对于医疗领域,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药价等违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和收费标准,杜绝过度医疗现象。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审批与监管,防止过度商业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应牢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回归行业本质。医疗机构要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育机构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不良行为;消费者和家长要增强维权意识,对不合理的医疗和教育行为勇敢说“不”。

      医疗与教育产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政府监管、回归行业本质和鼓励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努力,引导医疗与教育产业化健康发展,让医疗更好地守护生命,让教育更好地培育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新疆47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公布

      根据《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新农产办〔2020〕181号)规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税务局、新疆证监局和供销社,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经各地遴选推荐、自治区审核、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审议,拟认定乌鲁木齐市中大佳瑞工贸有限公司等47家企业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公示期为2025年4月11日-2025年4月17日(五个工作日)。如有异议,请书面反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监测再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榜单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了最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炬高新600872)旗下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在经过三年一度的严格监测后,凭借其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再次荣耀登榜。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评选是以经营业绩、带动农户数等为主要指标,优中选优遴选一批发展势头好、行业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联农带农的农业企业,是中国农业企业含金量最高的荣誉之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厨邦公司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厨邦公司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阳西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此外,厨邦公司还积极参与困难扶贫、爱心慰问、农村教育、环保等公益活动,通过捐款捐资、开展慰问活动、开展环保行动等方式,传递企业拳拳爱心,践行公司博爱精神,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通过三年一度的监测再次登榜,不仅是对厨邦公司多年来在农业产业化领域带动作用的再次肯定,更是对其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褒奖。这标志着厨邦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也意味着厨邦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厨邦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探索更多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 以“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良品铺子持续上榜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湖北良品铺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持续上榜。自 2019 年起,良品铺子已连续多年获得这一国家级荣誉,这也是国家对其深耕农业产业化、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肯定。这份持续的认可背后,是良品铺子长期坚守——将企业发展战略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深度绑定,以产业创新为纽带,串联起田间地头与消费市场,用实际行动书写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答卷。

      良品铺子深谙,优质产品的根基在于源头。因此,其目光始终投向广阔田野,在全国范围内甄选优质农产品原产地,致力于与农户及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共赢的联结。

      今年5月17日举办的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上,良品铺子携手潜江虾皇及晓飞歌,分别创新推出了香酥龙虾尾与小龙虾双味火锅套餐两款新品,将地道的荆楚风味转化为便于享用的美食佳肴。

      良品铺子在助力农产品产业升级方面的案例远不止于此。2024年9月,良品铺子在“中国核桃之乡”云南凤庆县鲁史镇马庄村设立了其国内第13个专属原料基地,专注于野山核桃的直采。这一举措确保了核桃从采摘到门店上架的最短链路,每年白露后仅20天内即可实现。

      面对近年来国内核桃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及价格下跌挑战,良品铺子依托凤庆核桃的独特生态优势,携手当地龙头企业,通过“绿色有机”重新定位产品价值,并推动建立核桃水洗果联盟,实施严格的13维分级标准,特别是精选19级中的最高等级“尖白头路”,仅30%的果仁能入选为良品铺子的有机核桃仁产品,以此差异化竞争策略为凤庆核桃产业开拓了新机遇。

      多年来产业化企业,良品铺子积极助力农业发展,通过牵手加工企业与农户等合作,制定种植标准并保价收购,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并满足了企业定制化需求。在湖北荆州,良品铺子自2013年以来累计采购鲜藕超万吨,其中2021年便采购了2500吨,采购金额过亿元;在恩施,2021年良品铺子采购小土豆900吨,为当地农民增收931万元;在孝感,良品铺子米酿系列每年加工孝感糯米8000吨,带动500余种植户年增收1100万元,近年来持续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良品铺子探索出的是一条独特的“逆向融合”之路——以第三产业(零售品牌)为引领,深度赋能和推动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与第二产业(食品加工)的协同升级。这种“三产融合”的模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农产品价值提升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大门。其效应更如“雨后春笋”般,在福建、安徽、河南等全国多个省份的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历经十九载耕耘,良品铺子以“三产融合”为支点,成功带动了覆盖全国数十个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携手数百家食品及辅料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这份连接城乡、赋能乡村的坚持,正是良品铺子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时代画卷上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 破解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

      :当量子计算机突破算力极限,当AI大模型重塑认知边界,科技创新正以燎原之势改写世界。每一个颠覆性突破的背后,都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艰难挑战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助力才能跨越。

      从信贷投放精准滴灌,到债券市场科技板上线,再到股权投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今年以来,金融资源正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技金融的多项举措正为科技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天,我们先走进上海徐汇区的“模速空间”,这里不仅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更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模速空间”有什么创新“模力”呢?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一探究竟。

      记者来到“模速空间”时,负责人杨晶晶正在工地上,她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团队每天都要对接10家以上的想入驻“模速空间”的企业,装修的进度已经快赶不上企业入驻的速度。

      在采访时,记者碰到了这个即将入驻“模速空间”的企业负责人,他趁着周末从北京赶过来盯工期,盼着早点入驻。

      走进“模速空间”三楼的一个办公区,电子屏上预告着最新一周的沙龙主题,白板上画着各种思维导图和技术路线,记者走进几家企业发现,随处都是年轻的创业者。

      周末的“模速空间”依然热闹,这场活动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包括这位来自法国的年轻创业者,虽然他的团队一共才2个人,但也打算入驻“模速空间”。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创新引擎,“模速空间”里的科创企业正在努力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这些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成长的烦恼”,但在“模速空间”自有解决妙招。

      捏它APP研发工程师 余钟亮:我们从以前需要每天几十张显卡,到我们现在每天需要几百张显卡算力,才能维持我们现在的(文)生图以及大模型语言输出的要求。

      余钟亮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样的科创型企业,如果自己部署算力,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不过在“模速空间”,算力资源完全不是问题。

      捏它APP研发工程师 余钟亮:实际上下楼就可以买到算力,“”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企业下楼就能买算力的地方,是“模速空间”为入驻的人工智能企业解决“用得起、用得好”算力的现实需求,联合多方打造的国内首个“算力生态超市”。

      作为“算力超市”的建设方和运营方,无问芯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算力超市整合了上海市内、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优质算力资源,以超市的方式呈现在统一的平台上,人工智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像购买水电一样轻松获取所需要的算力服务。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 首席执行官 夏立雪:这样能够让这些企业,不用花精力用于算力的建设,去部署、运维这些算力,而是让他们能够去更好迭代研发自己的创新产品,能够让企业(算力)成本降接近一半左右。

      入驻模速空间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还可享受最高100%的算力费用减免,这一扶持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算力压力。据统计,“模速空间”已为入驻企业成功申领的算力补贴券总额突破一亿元。

      “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是“模速空间”里科创企业普遍的一大特点,这也导致这些科创企业想要贷款,缺少像样的抵押物,那企业想要贷款怎么办呢?继续来看。

      在“模速空间”这家刚刚成立不久的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创新中心里,华东师范大学、农业银行双方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用智能体助力解决人工智能企业贷款的难题。

      “华东师范大学-农行上海市分行”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 汪俊霖:我们只需要在我们的智能体界面当中输入这家公司的名称,就可以一键生成这家公司的信贷报告,仅需30秒。平时像一个线天才能完成这样一份信贷报告。

      汪俊霖告诉记者,农业银行为“模速空间”的企业量身定制了“模速贷”服务方案,有需要贷款的企业,都会有一张由人工智能辅助生成的“评分卡”。

      “模速空间”里这家给政府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今年新接的订单,已经是去年的10倍,急需一笔资金加大投入。按照平常的贷款流程,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

      为了让企业快速获得资金支持,银行启动了“模速贷”服务方案,借助智能体“模速贷评分卡”很快就给出了“积极支持”的结果,这家企业也成了首家获得“模速贷”的企业。

      目前,多家金融机构正在研究基于知识产权、技术能力评估等要素,为“模速空间”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模速空间”还吸引了600亿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225亿元上海市人工智能母基金、200亿元资金规模徐汇资本等超千亿元规模基金入驻。

      现在,“模速空间”已经打造了公共语料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着力破解算力贵、语料缺、融资难等问题。

      截至目前,“模速空间”入驻企业百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超400家,累计推动50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全市的61%。

  • Q1融资额暴跌67%智能制造领跑453笔融资江苏成最热投资地丨投季报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1843个,比上季度减少290个(下降14%),比去年同期减少994个(下降35%)。已披露融资总额888.67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减少507.68亿元人民币(下降36%),比去年同期减少1793.85亿元人民币(下降67%)。

      2025年Q1季度,热门融资行业主要为:智能制造(453个)、人工智能(267个)、医疗健康(251个),其中智能制造行业较上季度下降较多 (下降15%) 。

      一级市场热门地区主要为:江苏(322个)、广东(301个)、北京(270个)、上海(212个)、浙江(211个)。

      2025年Q1季度,全球大额融资事件新增107个,其中中国新增16个。全球独角兽企业新增18家,其中中国新增2家。

      2025年Q1季度,投资活跃的机构主要为:奇绩创坛(26个)、深创投(25个)、合肥国耀资本(22个)、中科创星(19个)、亦庄国投母基金(18个)。

      2025年Q1季度,65家中国企业完成IPO,比上季度下降16%,比去年同期上升20%。其中登陆A股(28家)、美股(22家)、港股(15家),涉及募资金额总计310.44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减少22%,比去年同期增加18%。其中VC/PE支持的企业数量为36家,VC/PE渗透率为55%;CVC支持的企业数量为16家,CVC渗透率为25%。

      2025年Q1季度,中国企业共发生96个并购事件,比上季度减少45%,比去年同期减少53%。其中境内并购事件77个,跨境并购事件19个。已披露总金额为93.09亿元,比上季度减少78%,比去年同期减少87%。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1843个,比上季度减少14%,比去年同期减少35%;已披露融资总额为888.67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减少36%,比去年同期减少67%。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行业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237个(占所有行业67%),分别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材料、企业服务;前五行业涉及已披露总金额为738.58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行业83%)。

      另外已披露交易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材料、汽车交通,涉及已披露总金额为742.71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行业84%)。

      2025年Q1季度,智能制造是最热行业,共发生453个投融资事件,其中高端制造设备赛道有180个,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最热赛道。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地区来看,本季度事件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江苏(322个)、广东(301个)、北京(270个)、上海(212个)、浙江(211个)。

      本季度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按阶段划分,分布最多在早期,共1421个,占比77.1%;其次是成长期,发生362个,占比19.64%;后期共60个,占比3.26%。已披露融资金额方面,早期571.75亿元,占比65.19%;成长期213.82亿元,占比24.38%;后期91.54亿元,占比10.43%。

      2025年Q1季度全球新增大额融资事件107个,已披露融资总额为2276.86亿元人民币。

      其中本季度中国新增大额融资事件16个,占本季度全球大额融资事件总数的15%。涉及融资总额为420.08亿元人民币,占本季度全球新增融资金额总数的18%。

      全球当前总计有188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中国当前总计有507家,占比27%。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中国一级市场参与投资的VC/PE机构有1209家,数量比上季度减少14%,对比去年同期减少39%;参与投资的CVC机构有122家,数量比上季度减少22%,对比去年同期减少51%。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VC/PE机构为:奇绩创坛(26个)、深创投(25个)、合肥国耀资本(22个)、中科创星(19个)、亦庄国投母基金(18个)。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CVC机构为:招商局创投(6个)、联想创投(5个)、尚颀资本(5个)、晶泰科技(5个)、蚂蚁集团(蚂蚁科技、蚂蚁金服)(5个)。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在全球交易所完成IPO上市的中国企业共计65家,数量比上季度减少16%,比去年同期上升20%;募资金额总计310.44亿元人民币,金额比上季度减少22%,比去年同期增加18%。传统行业以14家IPO企业数量成为最热IPO赛道。地区分布上,浙江排名第一为12家。IPO企业中,有VC/PE支持的36家,VC/PE渗透率55%,涉及融资总额为335.15亿元人民币;有CVC支持的16家,CVC渗透率25%,涉及融资总额为78.48亿元人民币。

      本季度完成IPO上市的65家企业,其中登陆A股(28家),美股(22家),港股(15家)。

      本季度完成IPO上市的企业共集中在20个行业,排名前五的行业为:传统行业(14家)、医疗健康(7家)、汽车交通(6家)、智能制造(6家)、材料(5家)。

      从城市分布来看,排名前五的城市为香港(9家)、上海(3家)、苏州(3家)、杭州(3家)、嘉兴(3家)。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中国企业发生并购事件共96个,数量比上季度减少45%。其中企业境内并购事件77个,企业跨境并购事件19个。已披露总金额为93.09亿元,金额比上季度减少78%,比去年同期减少87%。

      从被并购企业所在行业来看,本季度并购事件共集中在22个行业,从数量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为:企业服务(15个)、智能制造(14个)、能源电力(12个)、传统行业(12个)、汽车交通(7个);从交易金额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为:能源电力(26.46亿元人民币)、消费(17.00亿元人民币)、医疗健康(8.08亿元人民币)、智能制造(7.45亿元人民币)、传统行业(6.39亿元人民币)。

  • 资金投融资管理:企业资金运作的核心引擎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进程中,资金投融资管理如同驱动企业前行的核心引擎。融资活动为企业注入发展所需的资金血液,解决的问题;投资活动则让资金在合理配置中实现增值,助力企业拓展业务版图、提升竞争力。有效的资金投融资管理能够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平衡风险与收益,对企业的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深入探究资金投融资管理的内涵、策略与方法,对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投融资管理涵盖了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两个紧密关联的领域。融资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战略扩张等资金需求,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的活动。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丰富多样,包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债务融资,引入投资者获取资金的股权融资,以及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模式。而投资管理则是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以及自身积累的资金,合理投向各类资产或项目,以期获得经济回报的过程。投资活动既包含购置固定资产、研发新产品等对内投资,也涉及对外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资金投融资管理并非融资与投资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求企业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实现资金筹集与投放的动态平衡和优化配置。

      资金投融资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合理的融资策略能够确保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及时获取所需资金。在企业初创期,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完成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基础工作;在成长期和扩张期,恰当的融资方式和规模能够满足企业扩大生产、并购重组等资金需求。投资管理则关乎企业的资金增值和竞争力提升。精准的投资决策可以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具有高潜力的项目和领域,获取丰厚的回报,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此外,有效的资金投融资管理还能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合理搭配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企业可以在控制财务成本的同时,保障资金链的稳定,增强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企业的融资渠道丰富多样,不同渠道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债务融资中,银行贷款是常见方式,其优势在于手续相对规范、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但对企业的信用要求较高,且存在还款压力。发行债券则适用于信用良好、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筹集到大量资金,但发行条件严格,需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股权融资方面,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适合处于初创期、高成长的企业,这些投资者不仅能带来资金,还可能提供管理经验和资源;而上市融资则是大型企业获取大量长期资金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但上市过程复杂,需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此外,商业信用融资(如应付账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方式,也能为企业提供灵活的资金筹集手段,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融资时机的选择对企业融资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波动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阶段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在宏观经济形势向好、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时,企业更容易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例如,利率处于下行周期,企业进行债务融资能够降低利息支出;股票市场行情火爆时,股权融资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把握融资时机。当企业有重大项目启动、业务扩张计划时,需提前规划融资,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但也要避免过度融资,防止资金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增加财务成本。

      融资成本是企业融资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因素。降低融资成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企业要综合比较不同方式的成本。一般来说,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利息支出上,企业应争取更优惠的贷款利率;股权融资虽然无需偿还本金,但会稀释股权最新公告,且可能涉及较高的发行费用和后续分红成本。此外,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自身财务状况和信用评级,提高在金融市场的议价能力。良好的财务报表、稳定的现金流、较高的信用评级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同时,合理安排融资期限结构,避免债务集中到期,也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投资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企业需要从多个维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首先是财务评估,通过计算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回收情况。净现值大于零表明项目在经济上可行,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内部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本成本,则说明项目具有投资价值。其次是市场评估,分析市场需求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判断项目产品或服务是否有市场前景。例如,在新兴行业中,若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且企业具备竞争优势,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更高。此外,还需进行技术评估、风险评估等,考量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企业需要进行投资组合优化。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通过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在一定风险水平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或在一定收益水平下降低风险。企业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投资期限、不同风险程度的项目之间进行组合。例如,将一部分资金投向稳定性高、收益相对较低的债券、定期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投资组合的 “稳定器”;另一部分资金投向具有高成长潜力、风险较高的股票凯发手机版、创业投资项目等,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保持投资组合的动态平衡。

      投资活动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投资成功的保障。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如市场份额变动率、成本超支率、收益率波动幅度等,实时监测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一旦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于市场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套期保值等方式进行分散和规避;对于运营风险,加强项目的日常管理,优化运营流程,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对于政策风险,密切关注政策法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预案。此外,企业还应加强投资项目的后续跟踪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资金投融资管理并非孤立的融资和投资活动,而是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与平衡。企业的融资决策应与投资需求相匹配,确保筹集到的资金规模、期限、成本能够满足投资项目的需要。同时,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和现金流又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统筹规划投融资活动。例如,在进行大规模投资前,提前规划好融资方案;在融资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收益预期和风险状况。通过这种协同与平衡,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运作,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金投融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投融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应深入理解投融资管理的内涵和策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融资和投资活动,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和风险控制,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山东出台12条措施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5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省委、省政府认真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先后印发《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山东省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专利转化运用,提升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一年多来,全省累计盘点高校院所发明专利6.26万件,其中5315件发明专利实现产业化,培育594家企业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库,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6699件、销售产值达到9477.4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专利转化集成改革和专利产业化工作提质增效,省市场监管局在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

      一是提高专利质量,夯实专利产业化基础。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重点产业专利快速授权等方面,提升对重点产业领域的专利供给效能,加快形成一批产业急需、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高价值专利。鼓励高校院所积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对培育高价值专利并在重点产业领域转化运用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全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0家左右。

      二是畅通供需渠道,提升专利产业化效益。从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定向转化运用等方面,推动专利在产业链上实现转化运用。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产业化实施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在重点产业园区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家左右,在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单位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30个左右。

      三是优化服务支撑,完善专利产业化服务体系。从加强专利产业化服务供给、专利转化运用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量。对服务专利产业化成效显著的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支持20家。根据各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工作成效进行按档施奖,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奖补。

      四是加强保护保障,营造专利产业化良好环境。从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专利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人才保障等方面,部署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加大专利产业化人才培养力度。破除唯专利数量导向,在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若干措施》的政策设计,突出集成性、创新性和协同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集成改革工作导向。《若干措施》围绕深化专利转化集成改革,落实探索构建专利产业化推进机制的改革任务,紧扣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从推动专利创造、运用、服务、保护等方面进行布局,为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系统的政策支撑。

      二是创新专利产业双链结合。《若干措施》瞄准专利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精准对接全省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链,制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重点产业专利池等全新政策措施,推动专利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政策驱动。

      三是推动政府市场同向发力。加强资金统筹,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专利产业化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构建优化市场化金融支持和专利产业化市场服务机制,联合助力企业专利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为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 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山东每年投入16亿元资金支持专利产业化

      5月28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鲁刚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动提升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于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鲁刚说,近年来,省财政厅每年投入资金1.6亿元左右,为专利产业化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支持。支持方向上,着力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支持高价值专利创造。实施高价值专利中心奖补政策,以高价值专利中心为载体,加快培育产业急需、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高价值专利。实施重点产业专利池建设支持政策,聚焦重点产业链核心专利资源,分类有序吸收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利“入池”。

      二是聚焦支持专利转化应用。实施知识产权专利导航奖补政策,围绕我省标志性产业链及重点产业链的关键领域,组织培育专利导航项目,推动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落实知识产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政策,将贴息支持调整为对各市综合奖补,强化市县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其熟悉业务、服务靠前的优势,为专利培育转化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服务。

      三是聚焦支持专利运营保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支持济南、烟台市入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城市,为构建规范化、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通过实施专利保险扶持、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广等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王鲁刚说,《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围绕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提出了12条举措,是一套靶向准、落点实、含金量高的政策“组合拳”。山东省财政厅将积极履行财政职能,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资源统筹,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在保持知识产权高强度资金投入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资金统筹,形成支持专利产业化、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强财金联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奖补、担保降费等政策工具,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政策创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为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是加强跟踪问效,提升政策实效。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用好财政评审、绩效评价、财会监督等手段,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见效。

  • 160克“太空种子”完成移交!咸宁首个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诞生

      湖北日报讯(记者夏中华、通讯员李婷婷、刘正杰)5月26日,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赵辉将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160克“太空种子”移交给咸安区农业农村局。

      实践十九号卫星作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成果,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牵头研制,是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2024年9月27日,这颗承载着科研使命与农业希望的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一同踏上太空之旅的,还有来自湖北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挑选的100克航稻香1号优质水稻种子、60克油菜籽种子。在经历14天独特的太空“洗礼”后,卫星回收舱于2024年10月11日在东风着陆场顺利回归,带着珍贵的“太空种子”重返地球。

      太空种子”归来后,要进入严格的地面选育阶段。由于向阳湖冬季气温较低,种子被送往海南基地进行筛选与培育。眼下,这批来之不易的“太空种子”移交给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后,将迎来新的使命。它们将被交付给湖北省农科院、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将对其进行试验种植、变异性状观察和固定变异培育,全力挖掘“太空种子”的潜力。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将珍藏10颗“太空水稻种子”,自主开展培育观察,探索太空育种的更多可能性。

      航天育种是现代农业领域一项极具创新性的技术。它巧妙利用太空“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的特殊环境,这些是地面环境无法复刻的条件,能够显著增强诱导作物种子变异,从而加速新品种的培育进程。相较于传统地面育种方法,航天育种的优势突出,能够大幅缩短育种周期,更快培育出高产、抗病、抗倒伏的优质品种,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活动现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向咸安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授予“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航天生物农业实验示范基地”牌匾,这标志着咸宁市首个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诞生。此外,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与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咸安米业公司达成合作,签订了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项目航稻香1号优质稻“种耕粮”一体化体系共建协议。

  • 山东财政每年为专利产业化投入资金16亿元左右

      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财政政策资金的投入和支持。5月2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省财政厅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每年投入资金1.6亿元左右,为专利产业化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支持。

      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鲁刚表示,《若干措施》围绕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提出了12条举措,是一套靶向准、落点实、含金量高的政策“组合拳”。

      下一步,山东省财政厅将积极履行财政职能,抓好工作落实。加强资源统筹,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在保持知识产权高强度资金投入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资金统筹,形成支持专利产业化、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财金联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奖补、担保降费等政策工具,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政策创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为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加强跟踪问效,提升政策实效。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用好预算评审、绩效评价、财会监督等手段,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见效。

  • 山东推出12条措施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5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记者从会上获悉,一年多来,山东累计盘点高校院所发明专利6.26万件,其中5315件发明专利实现产业化,培育594家企业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库,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6699件、销售产值达到9477.4亿元。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吴承丙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专利转化集成改革和专利产业化工作提质增效,《若干措施》紧扣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从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高专利质量,夯实专利产业化基础。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重点产业专利快速授权等方面,提升对重点产业领域的专利供给效能,加快形成一批产业急需、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高价值专利。鼓励高校院所积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对培育高价值专利并在重点产业领域转化运用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全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0家左右。

      畅通供需渠道,提升专利产业化效益。从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定向转化运用等方面,推动专利在产业链上实现转化运用。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产业化实施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在重点产业园区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家左右,在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单位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30个左右。

      优化服务支撑,完善专利产业化服务体系。从加强专利产业化服务供给、专利转化运用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量。对服务专利产业化成效显著的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支持20家。根据各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工作成效进行按档施奖,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奖补。

      加强保护保障,营造专利产业化良好环境。从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专利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人才保障等方面,部署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加大专利产业化人才培养力度。破除唯专利数量导向,在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助资金池”试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为加大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中、,促进

      第二条鼓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牵头建立龙头企业贷款担保互助合作机制,支持设立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助资金池”,作为承贷银行向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担保金。

      第三条“互助资金池”由“政府基础风险金”和“企业互助金”组成,采取“市级财政引导,龙头企业筹措”的方式设立。由市财政一次性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政府基础风险金”,“企业互助金”由有意愿加入“互助资金池”的龙头企业按贷款额的10%缴纳。“政府基础风险金”、“企业互助金”分别由市农业局(农办)和协会在承贷银行开立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动态管理、专款专用。

      第四条市农业局(农办)是“政府基础风险金”的主管部门,负责向市财政局申请并管理使用“政府基础风险金”。

      第五条市财政局是“政府基础风险金”的监管部门,负责“政府基础风险金”的预算安排、银行专户监管和办理风险补偿金核拨报批工作。

      第六条协会是“企业互助金”的管理机构,负责认定加入“互助资金池”企业资质,并向承贷银行推荐企业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龙头企业。协调承贷银行办理已加入“互助资金池”的龙头企业的贷款,督促加入“互助资金池”的企业按规定缴纳互助金。

      第七条承贷银行按“政府基础风险金”总量的20倍以上额度安排龙头企业贷款,贷款对象为缺乏抵(质)押物且正常经营的龙头企业。实行“自愿申请、严格审核”的原则,由龙头企业向承贷银行申请,承贷银行征求协会意见后,按相关程序办理贷款手续,并向市农业局(农办)报备。承贷银行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中应增加本办法第十一条的相关内容。

      第八条承贷银行对纳入“互助资金池”的龙头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优先安排额度和审批贷款,降低贷款门槛,实行优惠利率。

      第九条贷款额度与期限。原则上单户最高综合授信金额2000万元(其中“互助资金池”担保上限1000万元),授信额度支用期最长为3年,原则上单笔贷款期限为1年,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

      第十条贷款利率与还款方式。承贷银行发放贷款的最高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上浮35%,可采取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或等额本息还款,具体操作方式由承贷银行与贷款龙头企业商定。

      第十一条问题贷款的补偿和归还。对经分类已认定为问题贷款的(问题贷款是指授信企业出现本金或利息逾期超过30天的贷款),先由“互助资金池”中企业互助金承担补偿,不足部分由“政府基础风险金”和承贷银行各按50%比例承担补偿。

      对已拨付风险补偿金的问题贷款,承贷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清收,对经催收归还的贷款本金(含利息),应及时将原已代偿的资金转回至“互助资金池”账户,在扣除必要的追偿费后按“政府基础风险金”、承贷银行贷款、“企业互助金”顺序予以归还。

      第十二条“互助资金池”资金使用。当贷款龙头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时,承贷银行可先直接划扣“互助资金池”中出险企业自己缴纳的互助金,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经承贷银行积极追讨债务,确认龙头企业确实资不抵债的,由承贷银行向协会递交书面申请,经协会审核同意后,划扣“互助资金池”中的“企业互助金”进行补偿。需动用“政府基础风险”补偿问题贷款时,承贷银行应备齐有关资料(借款人经营证件、借款合同和承贷银行向贷款龙头企业发送的《律师函》等有关资料的原件、复印件)报市农业局(农办),经审核确认后由市农业局(农办)向市财政局提出拨付申请,市财政局根据《福州市本级财政资金审批程序暂行管理办法》,提出核拨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按照市政府审批意见通知市农业局(农办)办理拨款。

      第十三条当用于补偿问题贷款的“政府基础风险金”超过200万元时,暂停由“互助资金池”担保的龙头企业新增贷款发放,承贷银行与市农业局(农办)、协会共同商议下一步工作思路。

      第十五条对出现问题贷款或恶意逃避债务导致龙头企业“互助资金池”资金或承贷银行贷款损失的贷款企业,协会、承贷银行与“互助资金池”成员企业有权按相关法律规定予以追讨债务。

      第十六条对不按期偿还承贷银行贷款与利息的龙头企业,市农业局(农办)建议市政府取消该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并列入问题企业目录(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议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取消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承贷银行根据实际情况将贷款企业及负责人列入黑名单备案,定期通报。

      第十七条“政府基础风险金”和“企业互助金”使用管理具体操作细则分别由市农业局(农办)、市财政局和协会、承贷银行制定。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积极组织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和递补申报工作,经企业自愿申报,县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市级复核后拟推荐江苏康乃馨羽绒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万木春木业有限公司、江苏和善园都梁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市恒晟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光大生物能源(涟水)有限公司、卓典食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七家企业参加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竞争性递补申报。现予以公示,公示期限5天。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话的方式进行反映。

  • 相关概念股再拉升!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近期明显加速 但关键技术路线仍未明确

      电池技术交流/展览会”(CIBF2025)上,多家企业发布、展出了固态电池相关产品与技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但技术路线及与之相配的设备路径仍未明确。

      (002709.SZ)做了关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前沿研发与产业化路径的公开演讲。财联社记者从

      相关人士处获悉,公司硫化物电解质目前是公斤级或者几十公斤级的对外供样,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达到百公斤级。天赐材料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计划到2026年能够提供百吨级的样品,2027年建成千吨级的产线。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主要材料是硫化锂,天赐材料在硫化锂的布局与硫化物电解质的进度基本上是匹配的。

      (002812.SZ)近期举办了“2025全固态硫化物新品发布会”,发布超纯硫化锂、超细/高电导率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超薄/高电导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等核心材料。

      恩捷股份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固态电池的量产问题主要集中在材料生产端和电芯制造端。从材料生产角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已可满足产业应用需求,并已逐步实现了产能突破,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提产降本。在电芯制造端,极片制造、电芯装配、模组集成以及电池管理等方面是固态电池应用特别是实现上车应用需重点突破的难点,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应用的问题重心已经逐步转移至产业链下游。对于实现2027年固态电池实现车规级应用的发展目标,目前仍面临较多的实际挑战,但是从去年开始,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都在快速迭代,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此外,CIBF2025展会期间,围绕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进展的讨论较多,目前业内在干法与湿法之间尚未达成共识。有干法电极设备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

      电极制备工艺中,传统湿法工艺需使用NMP溶剂,该溶剂不仅具有毒性,且在生产过程中涉及溶剂回收、烘干等环节,需配备烘箱等设备,能耗较高,并需占用较大生产空间。与之相比,干法电极工艺采用纯固态制备方式,无需使用溶剂,可显著降低

      工厂的初期开发投资成本,缩小场地占地面积,并缩短投资建设周期。华亚智能(003043.SZ)控股子公司冠鸿智能在CIBF展会展示了其固态电池干法电极整线设备。冠鸿智能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提供锂电干法电极整线设备和解决方案,适配氧化物、硫化物等主流固态电解质体系,已有明确订单,另外有多家头部企业正处于测试验证阶段。

      对于全固态电池电极制备,利元亨(688499.SH)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并未单独押注干法。在由

      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指导,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共同主办的“电动航空及下一代电池技术(CIBF2025深圳)交流会”上,他表示,全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跟原来液体的工艺还是有差异,在前段极片制造段,干法和湿法这两种工艺都是可以选择的,干法优势在于环保、占地少、能耗少,但是干法也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它的成膜性、压延性能以及制成片之后的力学性能还是较差。“从我们接触的、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来看,在全固态电池里面,比较稳妥的仍然是使用湿法工艺来做极片。”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许晓雄在CIBF2025同期举办的“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指出,目前固态电池在界面阻抗、加工工艺、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挑战,未来技术路线可能走向融合,应用场景将呈现分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

      等领域都有望迎来固态电池的应用。总体而言,固态电池发展虽面临挑战,但在技术进步与产业推动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昆明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854家

      5月26日,来自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消息,截至目前,昆明市四级联动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85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81家、市级348家、县区级312家,覆盖种植、加工、流通、电商等全产业链环节。

      从经济贡献看,2024年度上述龙头企业营业收入(交易额)达1848.7855亿元,同比增长2%,贡献税收51.14亿元,创造净利润75.57亿元。从区域看,安宁市以102家龙头企业领跑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经开区等新兴区域展现出产业集聚潜力。从产业发展看,四级联动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量在各产业占比中,形成花卉(15.83%)、蔬菜(14.77%)、水果(11.14%)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进程中,龙头企业正以差异化路径突破产业瓶颈,国家级企业锚定全产业链标准重构,省级企业聚焦种植端的数字化革命,市级企业探索药食融合的价值跃升。这种“金字塔式”创新矩阵,使农业增值环节从田间持续向加工、流通、品牌等高阶领域延伸。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凯普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以现代化配送中心为枢纽,构建了“基地+合作社+市场”的闭环体系,形成全产业链标准化供应模式。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泽润三七种植有限公司从土壤改良、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每一个环节均实现规范化操作,成为“良好农业规范”(GAP)的示范者。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云琦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亿株级种苗组培能力筑基,聚焦黄精全产业链开发,成为药食同源开拓者的代表。

      目前,昆明正通过龙头企业“强链工程”,将龙头企业化身产业“路由器”,链接专精特新小微主体,最终构建要素共生、价值共享的农业生态共同体。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廖兴阳 通讯员:吴伟责编:黄璐编审:沙兰梅终审:周健军

  • 山东“12条”推动专利产业化转化

      导报讯(记者 王伟)5月28日,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专利转化集成改革和专利产业化工作提质增效,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在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为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提供了具体的指引。

      《若干措施》紧扣专利转化运用全链条,从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重点产业专利快速授权等方面,提升对重点产业领域的专利供给效能,加快形成一批产业急需、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高价值专利。鼓励高校院所积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对培育高价值专利并在重点产业领域转化运用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全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0家左右。

      从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定向转化运用等方面,推动专利在产业链上实现转化运用。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专利产业化实施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26年年底,在重点产业园区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家左右,在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单位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30个左右。

      从加强专利产业化服务供给、专利转化运用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量。对服务专利产业化成效显著的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支持20家。根据各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工作成效进行按档施奖,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奖补。

      从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专利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人才保障等方面,部署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加大专利产业化人才培养力度。破除唯专利数量导向,在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近日,在山东汽车弹簧厂智能制造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打包发运德国汽车工业巨头戴姆勒公司定制的钢板弹簧;与此同时,赫迈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详细]

      大众网记者陈博通讯员赵京军刘薇报道近日,山东海事局会同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研发的海船船员英语听力与会话智能评判系统在山东辖区试点取得良...[详细]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李子骄报道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还在继续。5月以来,比亚迪宣布对王朝网、海洋网22款智驾车型启动限时补贴;吉利汽车开启新一...[详细]

      当街头巷尾飘起粽叶清香,当艾草挂满千家万户的门楣,我们即将迎来我国首个世界非遗节日——端午节。随着“粽子热”持续升温、艾草花束身价...[详细]

      潍坊市公交集团恢复5条线日讯由于健康街和平路南路西侧已具备公交车通行条件,自5月24日起,潍坊市公交集团对途经此路段的1路、78路、80路、81路、106...[详细]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28日讯2019年,烟台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关多次上门指导,从政策利用、账册设立到货物通关提供全流程帮扶...[详细]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28日讯为提升烟台企业的版权意识,强化版权保护与运用能力,5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福山区委宣传部、...[详细]

      全媒体记者胡艳敏报道5月20日,在日照港北1泊位,由日照港达船厂自主建造的无动力驳船“SLMARTEMIS2”轮完成了与远洋拖船“海多瑞”轮的连...[详细]

      全媒体记者吴昊报道5月25日,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国际足球中心训练基地内,射箭运动员正在进行比赛。2025年山东省射箭冠军赛于5月24日至...[详细]

      全媒体记者孟凡虎报道本报讯日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全流...[详细]

      全媒体记者鲁晓凡报道本报讯近日,日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了2025年度市级绿色制造单位名单,其中,位于日照高新区的日照山川电子信息技术...[详细]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5月2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政...[详细]

      连续3年测产破800公斤!山农43号小麦测产持续稳定 助力粮食增产丰收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开幕 来自47个国家的900余名外宾参会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动员会在济南召开【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山东】

  •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外贸企业!虹口区稳外贸投融资会议讨论了这些议题

      近日,虹口区普惠金融工作——稳外贸投融资会议在北外滩顺利召开。市委金融办、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区服务发展办、区商务委、10余家外贸融资需求企业和部分入驻虹口区融资服务中心的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参会。

      区融资服务中心自去年底正式运营以来,以扎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为目标,多次举办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以稳外贸为切入点,邀请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及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分别为与会来宾带来了最新政策讲解,有效帮助区内外贸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变化,从而更好优化经营策略、调整供应链布局。

      会上,区服务发展办首先介绍了自设立虹口区融资服务中心以来的相关工作。区融资服务中心以“线下+线上”联动形式,线下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融资服务专窗,线上依托虹口区“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融资对接、融资政策咨询与贴息贴费申报指导等多元金融服务,助推金融“活水”精准触达一线。

      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重点介绍了如何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的相关情况;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对其在全面支持外贸促稳提质,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服务新时代对外开放的举措;市委金融办普惠金融处负责同志介绍了金融支持外贸企业相关情况并表示未来金融服务外贸工作将会进一步提升效率,加大力度,优化服务,不断丰富金融供给,助力外贸企业发展。

      本次活动积极探索并创新模式,在以往传统政策宣贯的基础上,创新设置了企业“面诊”的环节,进行“一对一”接诊把脉服务,通过企业与机构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形式,疏通企业的症结点,为企业纾困解难。

      活动现场,各家银行信贷服务专业人员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提供了多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融资方案。现场还摆放了不少宣传金融政策与金融产品的展板与手册。让中小微企业在更详细地了解普惠金融政策的同时,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区服务发展办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专项投融资对接活动,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的速度,加大服务行业的广度。

  • 绿维文旅林峰:十五五文旅项目包装与投融资

      绿维导语:2025年3月31日,《景区大讲堂》61期,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林峰博士给大家带来《十五五文旅项目包装与投融资》的分享!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文旅项目的包装与投融资成为关键议题。本次讲课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围绕文旅项目包装与投融资展开,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从格局、市场、结构、供给等方面深入剖析,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世界格局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产业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结构。以中美关系变化为代表,技术产业大变局涵盖机器人、元宇宙、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崛起使商业和消费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内容形态从文字向短视频、视频碎片化结构转变,电商结构和购买方式也随之变革,进而影响旅为方式。

      中国经济同样处于重要转折期,房地产财富增长效应在 2021 - 2022年达到顶峰后下滑,以消费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虽然目前中国消费政策和分配政策尚未完善,内循环大规模增长有待时日,但文旅产业带动的消费增长已成为趋势。202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 1.35万美元,旅游特征向度假、体验、消费旅游转变,旅游政策明确将其作为民生产业、支柱产业和幸福产业,遵循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原则 。

      1、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折期,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运转进入到一个相对低速增长期,房地产已经进入到一个顶部区域,今后是一个平衡持续阶段。

      2、财富模式决定经济走向,第二轮以资本市场形成的资本价值增长、财富价值增长,将会形成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核心。926意味着中国整个认识的转型,认识从上到下开始到位了,这是重大的政策转向、思想转向、经济转向。未来金融是第一大产业,第二大产业就是消费,以内循环为主的消费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核心问题。

      3、银发康养+Z世代潮流的并行文旅商康养体一体化的大消费综合体,而不单纯做旅游、做景区或做康养!基于文旅融合,跨行业多样化融合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要做的是大消费,这里面形成的是以跨区域为核心的消费结构。

      4、中国这轮一揽子政策刺激,首先要解决当前政府没钱、消费没信心、房地产下滑等问题,不仅让房地产稳住,还需要股市起来形成新的财富效应。

      当前,文旅产业正经历从“资源驱动”向“体验驱动”的深刻变革。林峰博士指出:“旅游吸引力已从‘客观资源’(如黄山奇峰、九华山宗教文化)转向‘主观体验感传播’(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情绪价值成为核心,游客的消费决策更多受社交传播、网红效应和情感共鸣影响。

      新消费时代市场呈现普系化特征,从婴儿到老年各年龄段均有巨大市场。其中,Z 世代引领时尚潮流,银发经济进入高速膨胀期。65 - 85年出生的人群积累了大量财富,未来十年其消费能力将逐步释放,成为银发经济的主力。亲子家庭消费则有安全性环境和家人一体化消费结构的需求。这三大主力客群构成了文旅市场的核心,覆盖约 80% 的市场,其消费趋势和特征是研究重点。

      自主旅游时代到来,消费模式呈现 8自8化”特征:自主出游时间、自主结伴同游、自主选择优惠、自主行程计划、自主服务体验、自主更改计划、自主支付方式、自主游玩内容。与之对应的是需求碎片化、伴游圈子化、提前预订化、体验深度化、支付移动化、主题细分化。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推动旅游供给、服务以及政策推广向适应自主旅游时代的方向变革。

      旅游本质是游客的搬运,实现消费搬运。如今,旅游吸引力核心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或文化属性,转变为人为属性,即体验感及传播。以九华山为例,其游客量超过黄山,不仅因其宗教文化,更在于其成为疗愈基地,游客的体验感及传播吸引了更多人前往。新旅游时代以主观体验感及传播为吸引核,旅游景区需打造体验产品、互动项目,实现情绪价值共鸣,否则将面临发展困境。

      情绪价值是旅游体验的关键,分为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强调产品的沉浸体验,如在瀑布游玩或在博物馆体验航空航天项目;组织层面体现在景区精细化服务带来的满足感和归属感;社会层面则是通过情感共鸣实现传播,如超越常规服务引发的关怀共鸣。实现情绪价值的放大,形成舆论场,能带来网红化效应,推动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发展。

      旅游本质是“消费的搬运”,即通过游客搬运实现消费转移,而体验感是核心驱动力。

      传统景区若缺乏互动体验和情绪价值,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如部分老牌景区游客量下滑,而九华山因“疗愈+宗教”体验成为新热点。

      舆论场是产品的一部分,超预期的服务(如山东“宠客”标准)能触发社会共鸣,形成裂变传播。

      新生产力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观念需转变,要能与 AI合作,理解时代潮流和技术变化;劳动资料包括技术革命、场景革命、粉丝经济和流量赋能;劳动对象包含十大黄金赛道,这些赛道代表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 。

      AI 智能化、个性数字化成为时代标志,为文旅产业带来变革。AI 伴游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必备服务,地方旅游大模型和 AI伴游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如贵州利川县正在打造县域 AI 大模型,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应制作自己的 AI伴游系统和大模型训练系统,与各大平台联动,提升服务水平,深度挖掘地方旅游内涵。

      AI在文旅营销上也有创新手法,重塑旅游产业生态。绿维文旅推出的地方旅游专用大模型服务体系和地方旅游媒体资源库结合系统,是文旅项目数字化基础设施新基建包装的重要内容,具有时尚性、领先性,能有效带动地方旅游营销,保障收益结构。

      城市旅游:依托综合配套优势,超越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第一大版块;如重庆轻轨穿楼、成都宽窄巷子。

      康养度假:银发经济爆发,75-85年生人进入“享老阶段”,带动疗愈、医养结合项目。随着老年群体增加,在未来十年将迎来飞速增长。

      旅游演艺:连续三年保持 100% 增长率,演艺旅游化成为主流;异地观影占比超50%,如《印象系列》《只有河南》。

      研学旅行:从教育领域拓展到社会,涵盖各个年龄段,从学生拓展到银发研学,如国学、非遗体验。

      亲子度假:亲子度假市场需求稳定;安全性与互动性并重,如亲子农场、科普乐园。

      换装旅拍:虽市场规模仅400亿,但裂变效应极强(1人体验影响100人决策)。

      林峰博士特别指出:“康养度假是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城市旅游因配套完善,将成为最大赛道。”

      林峰博士强调:“未来文旅投资必须区分政府与市场逻辑,公益项目要‘守正创新’,市场项目要‘提效增值’。”根据资金性质和目标,文旅项目包装可分为三类:

      文旅项目包装针对不同类型项目有不同重点。政府公益型项目包装旨在争取政府预算类资金;政府平台公益加回报结构项目,需争取专项债等还本付息资金,要平衡公益性与市场性;招商引资的纯市场化项目,以吸引社会资金为目标。在“十五五” 期间,各类型项目包装需适应新基建、数字化资产、文旅融合等发展趋势。

      文旅项目包装不能仅关注客观内容,要融入情绪价值,将服务系统和共鸣结构纳入其中。打造能实现游客沉浸体验、提供精细服务、引发情感共鸣的旅游产品,形成良好舆论场,提升项目吸引力和竞争力。

      充分运用旅游科技,如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旅游产品体验和服务水平。创新场景,打造如重庆轻轨穿楼、火锅公园等独特场景,为游客带来新奇体验,增强项目吸引力。

      绿维文旅提出“一主三特FEPCO”全链条服务,围绕地方旅游大模型服务体系和媒体资源库结合系统展开。以数字化为核心,为文旅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助力项目在包装、营销、运营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提升项目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青年创业的“投融资市集”你来过吗?

      (记者 郭雅倩 摄影 李丹 通讯员 叶宇驰 陈彦蓉)5月25日,“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启幕。作为关键环节之一的投融资对接会上,交流洽谈的声音不绝于耳。当天,活动现场汇聚了超过200个创业团队、50余家知名创投机构及10多个产业园区及孵化代表。

      现场,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等18所高校的优质创业项目“一字排开”,一块电子屏播放项目商业计划书,一个小展台展示产品,便开始了与各方的交流和自荐。

      在这小型“市集”旁,开放式的路演区、洽谈区、咨询区在“L型”的廊道中依次设立。

      路演台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侨大学等申报湖南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校园项目现场路演。台下,专业评审齐坐给予指导意见。另一侧洽谈区,十几套桌椅分列,知名创投机构、孵化机构、税务单位、法律顾问与校园创客开启“咖啡时光”。再向前走,依次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红枫计划、柳枝行动、满天星计划、马驹计划等各类政策支持咨询室。青年创客们正在咨询室里“面对面”求解申报条件。

      对接洽谈区,创投机构为青年创业项目“把脉问诊”,校园创客寻找自己的创投“伯乐”。

      对接会现场,10余家全国知名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代表组成“投资天团”为100多个意向投资项目“现场把脉”,湖南麓山创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10余个省大学生创投基金已投决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大多数公司注册地属于湘江新区。作为高校资源的集中地,湘江新区优质的青年创业项目不断涌现。

      受邀而来的梅花创投副总裁张驰“有备而来”,来现场之前已关注过巡检机器人项目潇湘智控,他认为,“项目的技术积累和应用落地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行业的视野和能力也都不错。”目前该项目落户在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本土投资机构代表湘江国投,公司基金投资部部长丁灵敏表示,比如湘江新区,有人才基金、科创基金、产业引导基金,CVC基金,还有重大专项基金,是一个完整的基金生态体系,能给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

      对于校园创客,“湘江基金小镇提供了线上+线下的投融服务链条,包含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以及早期项目的培育孵化,尤其是通过打造‘天天麓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成本极低、高效便捷的线上对接平台,已经有不少学生创业项目在平台中接触投资人、对接资本市场。”

      他举例表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最大的难点可能不在于样机的制造,而是卖给谁、谁来用,用完了能否给一个反馈,东西好不好用,从哪个方向去迭代,那我们有对接产业的优势,可以对接相应的客户去验证。”

      他认为,“大学生创业区别于成熟的项目,更看重大学生本身创业的激情,能不能做下去更重要,其次从行业来看,就湘江国投而言,目前倾向于高端制造类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等。”

      “一个青年创业项目跑出来固然是成功,但是培育建成与之相关全链条产业生态才是真正的价值,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 生态共融·产业共赢:AI+制造业投融资对接会成功举行

      5月27日,一场聚焦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盛会——AI+制造业投融资对接会暨iFLYTEKDemoDay在佛山市南海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众多创新企业、投资机构、金融资本、行业专家,区政务和数据局、区经促局、区招商局、区科技局、桂城街道等共同参与,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态共建。

      南海AI需求市场广阔,此次邀请众多优质项目走进南海办路演,既让企业提前考察南海,也让本地投资机构对接更多优质项目,方便后续招引更多好项目落户南海。

      深圳形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灵童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声临奇境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安徽合创电研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埃克索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证优智科技有限公司、智眸医疗(深圳)有限公司等7家AI科技公司登台亮相展示前沿技术和商业模式,覆盖机器人、医疗、金融科技等多元领域。深圳形意智能创始人梁勇表示,南海产业基础雄厚,人才储备完善,政府发展AI产业决心大,是企业发展AI+硬件产业的不二选择。中科科创副总裁郝俊磊表示,我们深刻感受到佛山南海在推动“AI+产业”融合中的前瞻布局与务实行动,未来,将积极携手本地企业探索技术赋能与资本增值的双赢路径。

      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投资总监吴晓俊作了《重塑投资逻辑:科大讯飞微股权“投资+赋能”的双重价值创造体系》主题演讲,围绕“引、服、赋、投、融”五大核心支点,阐述打造生态型微股权全流程投资体系。

      南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南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未来将联合政府创投基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构建投融资服务体系,在南海孵化和培育更多优质的AI项目,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未来,南海将协同多元力量,联动多维渠道,以“政策引领、生态共建、资本赋能”为路径,全力打造AI+制造业产业高地,为佛山及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32个同比下降26%;全球独角兽企业新增5家丨投融资月报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32个,比上月增加24个(上升4%),比去年同期减少221个(下降26%)。已披露融资总额270.45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增加68.23亿元人民币(上升34%),比去年同期减少68.15亿元人民币(下降20%)。

      2025年04月,热门融资行业主要为:智能制造(176个)、医疗健康(85个)、人工智能(79个),其中智能制造行业较上月上升较多 (上升21%) 。

      一级市场热门地区主要为:江苏(106个)、广东(94个)、上海(88个)、浙江(80个)、北京(75个)。

      2025年04月,全球大额融资事件新增41个,其中中国新增9个。全球独角兽企业新增5家,其中中国无新增。

      2025年04月,投资活跃的机构主要为:麓山投资(12个)、工银资本(10个)、中科创星(8个)、深创投(6个)、合肥滨湖金融投资集团(6个)。

      2025年04月,2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比上月下降8%,比去年同期上升44%。其中登陆美股(11家)、A股(10家)、港股(2家),涉及募资金额总计103.04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减少43%,比去年同期增加98%。其中VC/PE支持的企业数量为12家,VC/PE渗透率为52%;CVC支持的企业数量为8家,CVC渗透率为35%。

      2025年04月,中国企业共发生15个并购事件,比上月减少53%,比去年同期减少85%。其中境内并购事件8个,跨境并购事件7个。已披露总金额为4.54亿元,比上月减少60%,比去年同期减少99%。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32个,比上月增加4%,比去年同期减少26%;已披露融资总额为270.45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增加34%,比去年同期减少20%。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行业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439个(占所有行业69%),分别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材料、企业服务;前五行业涉及已披露总金额为194.56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行业72%)。

      另外已披露交易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材料、汽车交通、医疗健康,涉及已披露总金额为218.16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行业81%)。

      2025年04月,智能制造是最热行业,共发生176个投融资事件,其中高端制造设备赛道有80个,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最热赛道。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地区来看,本月事件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江苏(106个)、广东(94个)、上海(88个)、浙江(80个)、北京(75个)。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城市来看,本月投融资事件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88个)、北京(75个)、深圳(67个)、苏州(53个)、杭州(43个)。

      本月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按阶段划分,分布最多在早期,共497个,占比78.64%;其次是成长期,发生107个,占比16.93%;后期共28个,占比4.43%。已披露融资金额方面,早期135.14亿元,占比49.97%;成长期108.16亿元,占比39.99%;后期27.16亿元,占比10.04%。

      2025年04月全球新增大额融资事件41个,已披露融资总额为3542.74亿元人民币。

      其中本月中国新增大额融资事件9个,占本月全球大额融资事件总数的22%。涉及融资总额为133.85亿元人民币,占本月全球新增融资金额总数的4%。

      全球当前总计有1876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中国当前总计有507家,占比27%。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参与投资的VC/PE机构有617家,数量比上月减少7%,对比去年同期减少26%;参与投资的CVC机构有51家,数量比上月减少2%,对比去年同期减少56%。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VC/PE机构为:麓山投资(12个)、工银资本(10个)、中科创星(8个)、深创投(6个)、合肥滨湖金融投资集团(6个)。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CVC机构为:尚颀资本(4个)、中芯聚源(3个)、讯飞创投(2个)、恒旭资本(2个)、创维投资(2个)。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在全球交易所完成IPO上市的中国企业共计23家,数量比上月减少8%,比去年同期上升44%;募资金额总计103.04亿元人民币,金额比上月减少43%,比去年同期增加98%。传统行业以7家IPO企业数量成为最热IPO赛道。地区分布上,江苏排名第一为5家。IPO企业中,有VC/PE支持的12家,VC/PE渗透率52%,涉及融资总额为102.50亿元人民币;有CVC支持的8家,CVC渗透率35%,涉及融资总额为58.27亿元人民币。

      本月完成IPO上市的23家企业,其中登陆美股(11家),A股(10家),港股(2家)。

      本月完成IPO上市的企业共集中在12个行业,排名前五的行业为:传统行业(7家)、消费(3家)、智能制造(2家)、汽车交通(2家)、金融(2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排名前五的地区为江苏(5家)、香港(5家)、浙江(4家)、广东(3家)、北京(2家)。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中国企业发生并购事件共15个,数量比上月减少53%,比去年同期减少85%。其中企业境内并购事件8个,企业跨境并购事件7个。已披露总金额为4.54亿元,金额比上月减少60%,比去年同期减少99%。

      从被并购企业所在行业来看,本月并购事件共集中在9个行业,从数量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物流仓储(2个)、金融(2个)、传统行业(2个)、能源电力(2个)、企业服务(2个);从交易金额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为:金融(3.00亿元人民币)、能源电力(1.42亿元人民币)、企业服务(1161万元人民币)、医疗健康(70万元人民币)、物流仓储(12万元人民币)。

      境内并购事件总量为8个,占并购事件总量的53%。排名前五的地区为江苏(2个)、浙江(2个)、四川(1个)、辽宁(1个)、西藏(1个)。

      跨境并购事件7个,涉及地区分别位于美国(1个)、日本(1个)等国家或地区。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

      本次展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导,是全球规模领先、最具代表性的行业盛会之一,来自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200家企业参展,其中各电池企业均展出了多款半固态电池或全固态电池产品,备受关注。

      国轩高科集中发布了6款电池新品,其中包括金石全固态电池(首条0.2Gwh中试线%国产化,已开启装车路测)、G垣准固态电池(已规划建设12Gwh,原型车运行总里程已超一万公里)。

      星源材质推出多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和刚性骨架产品,同时具备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粉体生产能力。

      贝瑞特展出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贝安FLEX、贝安GUARD,前者材料组合为高镍正极+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后者材料组合为超高镍/富锂锰型+硫化物电解质+锂碳负极,核心材料性能领先行业。

      新宙邦重磅发布创新产品矩阵,即超快充磷酸铁锂、长寿命正极补锂、长寿命钠离子三款电池电解液产品,和高性能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材料两款新材料解决方案,其中固态电解质包括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三大方案。

      恩捷股份举办了全固态电池硫化物新品发布会,发布了超纯硫化锂、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高电导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目前公司已于玉溪签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项目,规划年产能1000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截至目前,参展企业半固态电池下游主要应用于无人机等消费领域和储能领域,车用动力领域较少,所以一旦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话,未来的市场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

      电芯端,比亚迪、一汽集团60Ah车规级电芯已下线次,节奏时间早于预期半年左右。

      电池材料端,材料体系基本定型,原材料性能已达量产要求,核心难点在于电池制造工艺,预计25H2-26H1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

      成本端,硫化物已突破千米级大卷,加压条件可降至1-2Mpa,量产进度好于预期。硫化物电解质价格目前在千万级/吨,根据项目指引,26年需降至250万/吨,后续要降至几十万/

      吨,如果顺利实现,则2030年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降至当下液态电池水平,就可以在汽车用动力电池、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规模放量。

      关注方向上,首先看壁垒最高的电池环节,然后是设备端,最后是材料端,但需警惕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固态电池利好频传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领域捷报频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表现齐头并进,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在技术展示方面,5月15日—17日举行的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上,固态电池新型产品集中亮相。星源材质推出针对下一代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应用的多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和刚性骨架产品;豪鹏科技展出自研消费类固态电池新产品;恩捷股份展出多个固态硫化物新品,固态电池技术持续取得新突破。

      政策层面亦传来利好。工信部日前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在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中,推动制定及发布固态电池等标准子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等标准研制,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高性能、高安全性是固态电池核心优势,符合国家对动力电池要求。在材料端、电池端及车企端共同推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材料方面,固态电解质能兼容更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率先布局相关产业链的厂商有望受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72亿元,新能源汽车领域固态电池渗透率将达10%。

      市场表现上,A股布局固态电池的个股共49只,5月以来概念指数累计上涨5.4%,10股累计涨幅超10%,国轩高科、信宇人、德福科技涨幅居前。信宇人在投资者调研中表示,干法电极样机已成功试制,正进行调试及技术验证,同时积极与国内头部企业交流合作,加快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宁德时代则在投资者调研中透露,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投入,技术领先,2027年有望小批量生产,并于5月20日登陆港股市场,募集资金净额达353.31亿港元。

      业绩方面,固态电池股今年一季度盈利普遍向好,21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股扭亏为盈,7股减亏,整体报喜比例达67.35%,有研新材、豪鹏科技等多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步伐加快,布局相关产业链的概念股获机构密集关注。评级机构家数在5家及以上的概念股共19只,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城汽车居前。机构普遍看好固态电池行业前景,概念股盈利有望上升。据机构一致预测,5家及以上机构评级的固态电池股中,先导智能、豪鹏科技、容百科技等个股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100%,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有望扭亏为盈。先导智能获12家机构评级,机构一致预测其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达448.52%,位居首位,公司表示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陈十一)

  • 固态电池产业化在即海目星以“真固态”技术路线领跑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突破10GWh,到2030年或达614GWh。

      2.海目星凭借前瞻性技术布局和产业链协同优势,成为固态电池领域的隐形龙头。

      3.公司与欣界能源、亿航智能合作,突破锂金属负极技术的核心瓶颈,以“真固态”技术路线.

      2025年以来,受低空经济迈入产业化快车道刺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将突破10GWh,到2030年或达614GWh,市场空间增长超百倍。

      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隐形龙头,海目星(688559.SH)凭借前瞻性技术布局和产业链协同优势,成为这一赛道的重要推手。其与欣界能源、亿航智能的“铁三角”合作模式,不仅突破了锂金属负极技术的核心瓶颈,更以“真固态”技术路线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与半固态阵营形成鲜明分野。

      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核心在于电解质和负极材料的革新。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电解质体系,而负极材料则分为硅碳负极与锂金属负极两大阵营。其中,锂金属负极因能量密度提升潜力最大,被视作固态电池的终极形态,但其技术门槛也最高。资料显示,锂金属可以在突破现有能量密度上限的同时,实现快充与轻量化。然而,锂金属负极的工艺制备过程存在较多难题。一方面,锂金属沉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与死锂,另外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固固界面阻抗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锂金属活性非常强,故其生产制备环境要求惰性氛围以及封闭式生产,生产要求与成本也显著提升。

      作为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智造商,海目星从布局初期就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径。公司前瞻性布局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技术路线,并联手欣界能源自主研发HICORE固态电解质技术和界面定向调控TIE技术,通过优化电解质离子传输效率和锂金属表面结构,成功突破锂枝晶生长和界面副反应的核心技术瓶颈,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480Wh/kg,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性能参数领跑行业。

      去年11月15日,海目星与欣界能源联合开发了全球首款可商用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猎鹰”。这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成功实现了eVTOL续航里程倍增。公证结果显示,搭载猎鹰的亿航载人eVTOL续航时长高达48分10秒!

      2024年7月,海目星与欣界能源签订五年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的量产。欣界能源作为全球首批实现商业化锂金属固态电池的企业,其已建成200MWh产能,并启动5GWh产线建设。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提供量产设备与工艺创新协同,海目星可优先获得来自欣界能源的量产数据反馈,以加速其自身的技术迭代。同时,通过渠道资源互助,双方将加速渗透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高价值场景。这并非简单的上下游联动,而是技术互补的深度绑定。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的爆发为固态电池提供了最佳落地场景。亿航智能作为eVTOL领域领军者,不仅战略投资欣界能源,还与海目星、欣界组建联合研发团队,推动电池技术与飞行器需求精准匹配。这种研发-应用的生态闭环大幅缩短了产品迭代周期,将助力海目星在低空经济赛道保持先发优势。

      与竞争对手相比,海目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前瞻性的技术布局眼光,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量产落地能力。反观固态电池赛道其他选手,如:利元亨、卫蓝新能源、鹏辉能源、中创新航、贝特瑞等,仍聚焦半固态技术,能量密度普遍低于350Wh/kg,且依赖硅碳负极,技术天花板明显。通过真固态技术+锂金属负极,海目星已提前锁定下一代电池标准,奠定了行业线月,海目星通过峰智基金增资欣界能源,进一步强化股权纽带。此举不仅为欣界能源的5GWh产线建设注入资金,更凸显海目星“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的战略野心。

      在固态电池的竞技场上,技术路线的选择决定企业命运。海目星以锂金属负极技术为矛,以产业链协同为盾,不仅破解了行业最大痛点,更通过与欣界能源、亿航智能的生态联盟,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当半固态阵营仍在摸索过渡方案时,海目星已站在“真固态”时代的门槛上,为低空经济的万亿蓝图写下首个注脚。

  • 政策利好驱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电池板块领涨

      2025年5月2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盘面上来看,电池、水电、煤炭板块涨幅居前。教育、传媒、餐饮板块走弱。

      新能源ETF基金(516850)上涨1.35%,成分股国轩高科涨超8%,盟固利、恩杰股份涨超4%,贝瑞特、宁德时代涨超2%。

      政策面上,日前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在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中提到,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

      华西证券认为,高性能、高安全性为固态电池的核心性能优势,符合国家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目前在材料端、电池端以及车企端的共同发力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材料方面,固态电池采用的固态电解质能兼容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如超高镍正极、富锂锰基正极、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等,率先布局固态电池及相关产业链的厂商有望受益于产业化进程加快。

      新能源ETF基金(516850)及其联接基金(017571/017572)聚焦新能源赛道,侧重电池、电力、光伏等板块,便于投资者精准全面把握新能源板块热点机会。

      碳中和ETF(159790)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跟踪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聚焦电池、电力、光伏设备等低碳主题公司,受益于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广阔。指数覆盖社会经济各领域与减碳相关的行业及企业,便于投资者精准全面把握市场热点。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是全市场唯一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ETF基金,该指数主要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包含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动力电池、电池材料、充电设施、整车、电机和电控等。弹性与成长双重驱动,为新能源投资再添“新拼图”。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费率方面,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合计仅为0.2%,费用低廉助力大家“一键上车”快速把握投资机遇。如果看好未来新能源发展投资机遇,或可关注。

  •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举行换届大会

      人民网呼和浩特5月21日电 (赵梦月、实习生黄楠)5月21日上午,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大会报告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情况,通过了调整协会会费标准的议案,进一步下调会员费用减轻企业负担,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的负责人。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畜产品加工、流通、涉农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联合组织,作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持续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新任协会会长、巴彦淖尔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建忠表示,协会将持续做好品牌建设,开展“名优特”农畜产品评选,开设“名优特”产品总汇店,借助网络营销打造立体式品牌营销网络,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内蒙古农畜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 未央区入选2025年赛迪创新百强区

      3月31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开展全面评价。创新强区是各类创新型企业主体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区域单元。未央区成功入选榜单,位列西安市上榜城区第三,这是未央区继2023年首度登榜后再次入选。

      这一年,未央区刀刃向内深化改革创新,打出政策集成、数字赋能、场景开放“组合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2024年,未央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685.6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速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创新主体矩阵加速扩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8%,创新活力澎湃涌动。

      未央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核心,构建全域创新生态。率先打造全市首个秦创原“卫星岛”,联动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共建武德路创新街区,建成全省首个中国移动算力调度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力支撑。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入驻17支高校创新团队,孵化科技型企业26家,实现营收11家,获得专利18项,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未央区瞄准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打响西北高端机器人产业突围战。六村堡片区未央都市工业园加速建设,招引仙同智谷、立讯未来等国家级“专精特新”行业隐形冠军企业,以及粤浦科创中心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端机器人产业空白,成功获批陕西省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与西安交大等高校共建“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技术攻关与人才培育,形成“一中心两基地一集群”的产业格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未央区创新推出“企业开办七合一”等18条硬核举措,办事流程压缩72%,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4%,225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首违不罚”清单惠及2276家企业,免罚金额131万元,“远程踏勘”入选全国数字政府标准案例。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2.3万余户,总量突破22万户;新增“五上”企业283家,增速62.7%全市第一,获评“2024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区”。

  • 绿色智造新引擎:三孚新科联合龙南市政府启动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

      2025年5月19日,在江西龙南市行政中心,三孚新科联合龙南经开区管委会启动总投资6.2亿的“高安全干电极电池关键材料及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计划建成年产5GWh半固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基地、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基地。

      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南市委书记、龙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钟旭辉,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朱志勇,三孚新科董事长兼总经理上官文龙、董事瞿承红、董事兼三孚研究院院长朱平、董事兼副总经理陈维速、董事兼首席品牌官黄瑞新等政府、企业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高安全干电极电池关键材料及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将建设3D复合铜箔、复合金属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的相关制造产线,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动力电池及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配套5GWh高安全干电极电池制造的关键材料及470万平方米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生产能力。

      项目将深度融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配套三孚研究院研发中试平台,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基础研发-工程验证-产业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推动公司从表面工程解决方案走向高端材料制造。

      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战略牵手,项目与龙南现有电子信息、新材料双首位产业高度契合,既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更将为龙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成果转化基地注入强劲动能,堪称‘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三高的标杆项目。”

      三孚新科董事长上官文龙表示,作为国内少数具备跨化学品及设备领域协同研发能力的表面工程技术服务商,三孚新科将基于在表面工程设备及专用化学品领域多年积累的核心工艺与技术优势,向下游高端材料制造领域进行战略性产业延伸,加速固态/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构建高安全锂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助力高端复合材料的国产替代。

  • 安远县农业产业化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5月19日,在位于安远县的江西果然食品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条日处理鲜果300吨的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从田间直采的草莓、菠萝、油柑等水果,经智能分选、高压灭菌、速冻锁鲜等23道精密工序,最终成为保留95%以上营养元素的HPP冷压果汁。该公司创新做法成为2025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8个典型案例之一,这是安远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安远县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打造“一园四子”发展模式,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菜篮子”“米袋子”“果园子”“水缸子”,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安远县实施“头雁引航、雏鹰振飞”行动,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2025年,该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23家;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该县超亿元企业达10家,其中超2亿元企业3家。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安远县出台《安远县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安远县扶持食品工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试行)》系列方案,推动延链补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家,正在建设精深加工项目2个;强化争项争资,2025年,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和省级富硒功能农业项目均落地安远。

      在品牌与资源赋能方面,安远县深挖生态富硒优势,打造“两品一标”“富硒”双轮驱动的品牌体系。截至目前,该县获得绿色有机认证158个,名特优新认证6个;获得富硒认证证书126张,打造市级高标准富硒示范基地4个,获得“赣南十大名优硒品”1项;成功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个、“圳品”品牌认证6个,越来越多的安远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万其昱)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每经AI快讯,今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领域利好不断。5月15日17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多个固态电池新型产品亮相,包括星源材质针对下一代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应用推出的多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和刚性骨架产品、豪鹏科技展出自研的消费类固态电池新产品、恩捷股份展出的多个固态硫化物新品等,固态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证券时报)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百亿级项目在成都郫都区正式启动 将建成年产能15GWh半固态电池生产线

      芳源股份:公司已与部分客户合作开展针对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开发,并已实现吨级销售

      新宙邦:截至目前,公司在固态电解质/半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申请累计超过30件

      对话卓胜微CTO唐壮:射频前端正处于快速变化中,对泛模拟公司而言晶圆工厂是技术底座

      “损害了朝鲜的尊严与自尊心”!金正恩点名驱逐舰事故责任方,涉及多个单位和人员!韩国:朝鲜发射数枚巡航导弹

      215:214!特朗普税改法案在众议院通过!黄金跳水,国际油价下跌,美股巨震,英伟达“亲儿子”股价再创新高

      热搜!雷军称“小米YU7没有三十几万下不了台的”,未过多介绍辅助驾驶!有“黄牛”称可代订,代抢费最高1.2万元?公司回应:别信!

  • 新纽科技展开数字人业务探索众企业入局或将有效扩大数字人产业成长空间

      近两年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有效研发与应用,数字人相关产品及服务不仅吸引了阿里、京东、华为等头部企业的纷纷布局,也成为以创新技术为根本的技术服务型企业谋求自身业务进一步融通发展与应用推广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悉,国内领先的科技驱动型IT解决方案服务商新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在持续保持自有产品和服务优势的基础上,还积极投身到相关数字人产品、服务及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研发中,希望可以通过图形计算、AIGC、大模型等多应用层面创新技术的高质量融合,加速实现其相关数字人产品与解决方案向服务行业客户落地的成熟转化。

      数字人即在非物理世界中,运用当下前沿数字技术创造出的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外貌特征、肢体动作、交互能力等数字化人物形象。其核心应用与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该类产品及服务的强交互性、工具性等方面。

      此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中提到,截至2024年,中国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已达114.4万家,仅2024年前五个月就新增注册企业17.4万余家。同时该报告还分析认为,在数字人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广泛落地的推动下,中国的数字人产业生态也日益丰富。数字人产业不仅在数量上已成规模,制造生产数字人的产业化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制作数字人开始走向工厂化,服务走向平台化。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人带动的产业市场规模将高达6402.7亿元,数字人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并逐步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成式AI等前沿创新技术融合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数字人不仅为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力,亦为数字时代带来更多红利。但有关分析人士也冷静指出,现阶段不能忽视技术、伦理以及监管等对数字人产品应用普及化和市场化的牵制与影响。

      他表示,技术层面上,我国当前大多数数字人仍在技术方面存在融合与衔接方面不流畅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在使用中数字人可能出现的交互反应延迟、动作生硬、表情不自然等表现,让使用体验大打折扣。而现阶段高质量的技术制作与高精度的品质把控又会直接提高数字人产品的整体成本,影响数字人面向更广泛下沉市场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另一方面,在伦理与合规上,数字人产品通常会包含肖像权、版权等归属问题,那么随着数字人的进一步市场化商用,由此产生的内容及形象如何能达到监管要求,如何合理保障数字人产品供应链中的多方权益等,都急需数字人产业多方与相关监管部门来共同探讨、协商与解决。

      同时,该分析人士还指出,参与到数字人产业的企业在后续发展中应不断寻找企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合规发展之间的有效平衡点,快速让自身推广与研发的数字人产品或解决方案真正从底层的“技术展现”升级为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从而为我国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持续且有力的核心驱动力。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这地有妙招儿

      给我们的建议,通过便利化政策扩大境外融资额度,满足了我们后续创新研发所需的经费开支,经营压力大大缓解。”某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便利化政策”即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该企业是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主体扩围,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加强资本项目服务金融“

      在国家外汇局指导下,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致力于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和出台推动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各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加强跨境投融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科学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时度效。

      前述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发创新的肿瘤免疫疗法,具有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资质。上海银行综合考虑企业长期发展成本等因素,向企业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便利化政策相关服务。随后,上海银行积极与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沟通相关政策细节要求,同步辅导企业提交相关外债签约登记材料。两周之内,企业完成外债签约,获得1100万元人民币外债额度。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从2023年起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范围,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额度内根据实际经营需要自主借用外债。净资产规模较小的专精特新企业也无需考虑净资产、“投注差”等因素,只需符合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主体资格,即可获得等值一定额度的外债,并自主借用。该项政策扩围后,2024年以来,上海有8家科技型企业办理9笔试点业务,助力加快自身创新发展。

      非金融企业赴境外上市、外籍员工参与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外汇业务登记“放权”给银行办理的试点政策,方便了科技型企业获得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助力科技创新引才。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已为6家红筹科技型企业A股上市办理外汇登记,并逐步完善红筹企业A股上市后所涉股权激励、股东减持、回购等事项全链条管理,为核心科技企业通过境内市场获得人民币融资提供有力支持。

      自上海率先推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以来,QFLP试点成为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参与境内股权投资活动的重要创新渠道,并在多地成功复制推广。2023年,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将QFLP外汇管理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并通过对QFLP试点规模实行余额管理等改革举措支持科技型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目前,已有6家QFLP机构完成余额管理新模式下的外汇登记,境外投资者可在登记额度内自由汇出、汇入本金参与试点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上海QFLP试点工作采用‘一门式受理’方式,做到‘即申报、即受理、即评议’。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注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支持金融新业态健康发展,推动QFLP试点政策提质增效。上海QFLP主要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领域投资占比超四成。”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相关人士介绍说。

      为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在前期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的基础上,从2024年初起将多项高水平开放政策扩围至上海市全辖,有效降低了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经营主体跨境投融资成本。辖内银行办理外债登记区域扩围后,目前共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近600笔,包括为科技型企业办理80余笔。2024年以来,辖内银行共为5家科技型企业办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首发增发外汇登记,支持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共募集资金近3亿美元。

      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指导辖内银行将更多诚信合规的优质企业纳入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尤其是对于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尽可能实现“应纳尽纳”。截至3月末,上海地区共有39家银行、828家优质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办理高水平便利化业务37.41万笔,合计金额达2124.45亿美元。

      同时,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持续聚焦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其辖内某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以算力中心设备为租赁物,为在新加坡注册的算力运营企业提供支持。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为该金租公司办理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此外,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还加大对上海地区科研资金跨境调拨需求摸排力度,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科研领域高质量发展。今年,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发布《上海市“科汇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便利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开办资金入境及使用,进一步鼓励外资在沪设立非企业科研机构,符合条件的非企业科研机构可参与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

      随着跨国公司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政策不断迭代升级,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始终聚焦政策实效和银企主体的切实感受,加强政策评估和市场沟通,以更大力度助力总部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外汇局关于在10个试点地区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的决策部署,今年1月,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上海市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管理规定》,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升级至“3.0版”(以下简称“高版本资金池‘3.0版’”),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新政出台后,得到银行和企业积极反响。作为中国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某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第一时间通过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向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提出了资金池升级申请,预计相关业务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该企业可集中管理的外债及境外放款额度,使集团资金统筹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作为该企业首家合作商业银行,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长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包括跨境结算和融资服务等在内的服务,并依托自贸区内创新政策和自贸账户功能,为其办理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资金池,通过资金池实现境内成员企业外债额度及境外放款额度的集中管理,使企业可在额度内实现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的资金统筹管理。

      据了解,上海市原存量5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企业直接适用高版本资金池“3.0版”。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将规范有序开展高版本资金池“3.0版”试点业务,积极推动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科技型主体。

      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还大力支持科技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有业务需求的跨国公司根据自身经营规模和管理需要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本外币资金,开展资金归集和余缺调剂、经常项目资金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等业务。

  • 2025RWA国际投融资大会今日下午在港召开

      MetaEra 消息,5 月 22 日(UTC+8),由 R01Labs Capital、MetaEra、

      联合主办的 2025 RWA 国际投融资大会于今天下午在香港朗廷酒店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大会以「资产链接全球,RWA 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中、港、新及海外顶尖投行机构、产业领袖与创新项目先锋,共议真实世界资产(RWA)的一二级市场联动、跨境资本与项目战略投资签约,共探 RWA 重构全球资产流动性的战略机遇。HashKey 集团创始人肖风博士致开幕辞,R01Labs 创始人叶开、HasKey Tokenisation 合伙人 Andy、京东币链 CEO 刘鹏将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其对 RWA 赛道的洞见。会上还安排了优质项目路演环节。(来源:MetaEra)

  • 中时深度丨法治护航 民营经济投融资启新程

      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更在破解民营经济组织投资融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到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全方位优化投融资环境。民营经济将迎来怎样的产业发展新机遇?在法治框架下,政银保三方如何协同破解贷款困局?股权融资又将为民营企业开辟怎样的突围路径?本期报道将深入剖析民营经济组织投融资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探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2025年5月20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迎来重要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更在破解民营经济组织投资融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左右。除了规模总量以外,民营企业在吸收社会就业、推动创业创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在投资融资领域,民营经济组织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长期以来,政府项目或国家规划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隐性壁垒,限制了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机会。此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导致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再加上融资成本高、缺乏实物抵押品等问题,导致民营经济组织贷款额度低、审批周期长、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债券市场认可度低,进而经营困难,发展活力受限。

      针对民营经济组织在投资融资方面面临的问题,此次民营经济促进法专设了“投资融资促进”章节,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降度易成本。这一立法设计不仅强化了对民营经济投融资的法治保障,更通过清除制度性障碍,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从根本上提升经营主体投资融资的积极性,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近年来,国家层面及地方已在支持民营经济组织投资融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市场准入壁垒专项整治”机制,系统性清理隐性门槛;长三角地区推行“资质评审结果跨省互认”,破除资质互认的壁垒;深圳试点招标“评定分离”改革,将技术评审与定标决策分离,强化招投标透明度与经营主体自主权。

      在融资方面,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创新融资服务方式。比如,一些银行推出了针对民营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降低了贷款门槛,简化了审批流程。在股权融资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A股5364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达3321家,占比62%;年内新增37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据32席,首发募资210.24亿元,占比超八成。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民营企业占比近八成,新三板这一比例更高达九成,资本市场已成为孕育民营科技企业的“摇篮”。在债券融资领域,2025年以来,民营企业在交易所债市发行债券301只,募资1010.94亿元,同比增长19.62%。

      尽管相关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民营经济投融资领域的深层次矛盾仍需进一步破解,相关改革亟待突破关键症结。

      首先,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依然存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梗阻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风险定价机制尚不完善。尽管此前相关主管部门强调要建立差异化风控体系,但多数金融机构沿用传统信贷风控模型,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等软实力评估不足,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再次,数据壁垒问题依然突出。尽管部分地区已整合部分数据,但全国范围内仍有大量政务数据未向金融机构开放,形成“数据孤岛”,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的全面评估。

      首先,深入推进法治化治理,构建坚实的制度保障。建立严格的刚性约束机制,集中解决市场准入壁垒及要素配置不公等问题,确保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体系,确保及时、公正地处理涉及企业的行政执法投诉与举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建议实施“白名单”豁免政策,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适度放宽对其历史业绩的考核要求,转而侧重于对技术方案的创新性评估。

      其次,深化市场化改革,重塑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允许企业利用未来专利收益作为融资抵押,拓宽融资渠道;设立国家级担保基金,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升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与补偿比例。

      再次,加速数字化转型,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构建全国性的民营经济数据平台,整合税务、海关、水电等多维度数据,为企业建立“数字信用画像”,提升信用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探索实施“数据资产质押”制度,鼓励企业利用数据资产进行融资;同时,广泛推广智能风控模型,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安全、高效的融资环境。

      当然,更深层的变革还在于生态重构。当法治利剑破除“所有制歧视”,当数据资产取代固定资产成为重要抵押物,当“创新价值”而非“历史规模”成为融资标尺,中国民营经济将真正实现从“政策输血”到“制度造血”的历史性跨越。

      这场改革不仅关乎经济效率,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度的试金石。唯有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方能释放民营经济的磅礴力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特别报道丨从“纸面”到“地方”:中央和地方共解民企投融资难题

      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更在破解民营经济组织投资融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到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全方位优化投融资环境。民营经济将迎来怎样的产业发展新机遇?在法治框架下,政银保三方如何协同破解贷款困局?股权融资又将为民营企业开辟怎样的突围路径?本期报道将深入剖析民营经济组织投融资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探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近两年,国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融资发展。从2023年的《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再到202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施行,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如何做好政策法规“最后一公里”落地工作,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推动民企投融资政策落地见效,需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健全多层次金融体系以及强化中央地方协同等方面发力。

      作为国内金融核心区域之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汇聚了多家金融机构的信贷中心,每日前往该地办理贷款业务的人流络绎不绝。“公司连续三年营收增长超30%,纳税信用等级A级。可跑遍数家金融机构后,我持有的多套位于朝阳区核心地段的写字楼,最终均被拒绝抵押贷款。”北京三十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鼎告诉记者。

      2025年4月以来,为筹措紧急资金,他不得不将在北京购置的各类写字楼资产抵押给银行,却遭遇了估值“大跳水”和严苛的担保要求。银行客户经理们重复着相似的解释:“写字楼需考虑区域政策风险”“写字楼流动性较差”“第三方评估公司的操作,我们也没办法”。类似于肖鼎这样的民企负责人,即便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

      一名地产行业分析师向记者指出,当前北京市商办写字楼融资抵押困难的核心原因在于,政策调控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对抵押物估值与处置风险的严格把控。事实上,民企写字楼抵押融资困境并非北京独有,在其他城市,民企以写字楼、商铺申请抵押贷款时,同样会遭遇金融机构拒贷。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释放了“解禁商办项目”的政策信号,即放开写字楼、商铺等商业地产的限购政策及融资限制。迄今为止,许多地方亦未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政策执行与落地存在断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十八条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再投资能力,提升资产质量和效益;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动产和权利质押登记、估值、交易流通、信息共享等提供支持和便利。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施行,金融机构将以更规范的形式合理评估抵押物价值,这为破解写字楼、厂房等资产抵押融资难题提供了法治保障。尤其是对轻资产、重运营的科创型民企而言,此举直接降低了其融资门槛,使本次政策红利能够真正惠及大量企业。”上述地产分析人士表示。

      民企写字楼抵押融资困境仅仅是政策“落地难”的“冰山一角”。从政策全链条落地角度看,目前民企投资融资政策落地还面临着其他难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跨国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马晓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制定到地方政府执行,再到最终的效果评估,目前促进民企投融资的政策支持体系从“纸面”到“地方”落地,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中央宏观政策与地方执行之间存在“转化断层”。国家战略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多以框架性文件呈现,但地方在细化配套措施时往往受制于财政能力、产业基础等客观差异,导致政策适配困难。

      二是政企信息传导链条存在“衰减效应”。县域层面对接渠道仍依赖传统行政体系,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不足。

      三是政策评估反馈机制存在“闭环缺失”。现有考核体系缺乏对民企实际获得感、投资环境改善度等质量型指标的有效量化。部分地方政府为完成考核任务,采用“包装项目”“数字达标”等变通手段,导致政策执行出现“表面合规、实质空转”现象。

      民企投融资政策从“纸面”走向“地方”,并穿透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需通过多层级协同机制与精细化实施策略。

      “中央层面需要做的是完善顶层设计及形成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完善金融体系和政策体系、批复设立专门服务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等。同时,可以要求国有银行及其他银行保持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另外,对于民营企业上市,要给予必要支持,可对新兴产业企业上市给予倾斜。”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专职研究员刘奇洪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地方层面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在获取资本方面,民营企业需要公平待遇,包括取得资本门槛的平等、资本成本的平等,从而真正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完善企业治理能力。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资产不清、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行业协会及商会需充分发挥专业作用,加大对恶意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银行不能因噎废食地进行‘一刀切’授信。三是规范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让不同层次金融机构对应服务不同企业。当前社会各界可借助AI、大数据技术,在不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客户信息‘透明化’,以此解决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刘奇洪表示。

      中央与地方还需通过协同机制破解民营经济投资融资政策落地难题,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目前,中央层面已搭建起涵盖信贷扩容、债券创新、股权融资的多维度民企投融资政策框架。各地方实践则呈现差异化创新案例:浙江省推行“3个70%”要素保障机制,确保民间投资在土地、能耗等核心资源获取上享有优先权;深圳市通过项目路演会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直连,推动制造业专项贷款快速落地等。

      “中央统筹+地方实操”的协同模式,既保障了政策信号的垂直贯通,又激活了地方创新动能。唯有进一步强化央地政策联动、打通政策执行堵点,才能让民企投融资支持政策从“纸面”真正落到“地方”,避免沦为“空中楼阁”。

      马晓白表示,破解民营经济投资融资政策落地难题,还需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央地方协同机制。一是建立政策适配性转化机制。中央层面可进行政策梯度设计,针对东中西部差异化发展需求,制定差异化支持目录。允许地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政策试点,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板。二是建立政策穿透式传导机制。搭建中央与地方的政策直达系统,将重大项目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地方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快速回应企业需求。三是建立政策全周期评估机制。将民营经济投资活跃度、民企满意度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开发政策效力指数模型,针对评估发现的“数字空转”问题,及时追根溯源、问责整改。

  • 特别报道丨借助标准化数据破解中小微民企投融资难题

      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更在破解民营经济组织投资融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到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全方位优化投融资环境。民营经济将迎来怎样的产业发展新机遇?在法治框架下,政银保三方如何协同破解贷款困局?股权融资又将为民营企业开辟怎样的突围路径?本期报道将深入剖析民营经济组织投融资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探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的活跃力量。当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地获得融资,就会进一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有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正式实施,其在“投融资促进”一章对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作了多项规定,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依据法律法规接受符合贷款业务需要的担保方式,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

      ”)研究院(研修中心)副院长宋效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这表明国家将推动构建和完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有序扩大业务合作,共同服务民营经济组织。此外,该法律引入金融机构责任条款,将倒逼银行开发信用贷款产品,降低民企融资门槛。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设银行于3月份发布了《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了16条具体行动措施,希望为民营企业提供“优先配置精准直达”的金融资源支持。

      6.2万亿元!这是截至2025年2月末,建设银行的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透露,建设银行将致力于触达更广泛的市场主体,力争到2027年末,为各类民营经济主体提供的融资规模不少于8万亿元。

      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将有哪些举措?宋效军表示,建设银行将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力度,针对民营企业差异化需求,提供“场景化+定制式”的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做好科技型企业“股贷债保租”综合金融服务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银行创新推出了“科创贷”,联动政府为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推动优化知识产权质押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拓烯科技是一家生产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的企业,其填补了我国高端聚合物材料领域的空白。而在2020年,拓烯科技还面临着融资困境。拓烯科技财务总监张凯隆说:“当时金融机构更看重财务报表而非技术前景。”

      建设银行浙江衢州分行一改传统的“看砖头、押厂房”的信贷思维,走访中国科学院论证技术可行性,调研下游龙头企业评估市场空间,建立动态专利价值评估模型,经过3个月调研,为拓烯科技首期授信2亿元。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特点,衢州分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将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纳入授信考量,逐步将授信额度提升至8亿元。目前,拓烯科技带动形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3月14日,建设银行江苏苏州分行为某民营上市科技企业办理的并购贷款放款,此次贷款的并购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银行为该企业并购贷款授信1.9亿元,期限8年,为科技企业并购注入长期资金的“活水”。

      并购贷款已成为建设银行服务科技金融的抓手,借助企业估值引擎和“技术流”“投资流”企业评价工具,增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的可获得性。截至3月初,建设银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

      尽管金融机构在不断探索,但中小微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少合规足值的抵质押物等问题,仍面临融资难题。宋效军建议,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关键是通过标准化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民营经济投融资发展需要借助标准化数据,降低服务半径成本,提高边际收益,重新构建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机制,达成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此外,他认为,可以通过搭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集成工商注册信息、纳税信用等级、社保缴纳记录等多类核心数据,通过跨部门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建立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触达。通过开发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之间的数据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能提升数据共享效率,还能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 经参调查|突破与挑战:脑机接口产业化有多远

      随着人工智能、柔性材料、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正走向实用化,应用场景迎来“爆发”。

      2.然而,脑机接口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尚有待完善,患者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3.为此,专家建议加大自主化培养脑机接口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力度,完善监管政策和标准,确保技术瓶颈和伦理规范得到突破。

      4.同时,脑机接口领域的产业化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等。

      5.专家认为,未来机器人应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有情绪的人机交互产物,人机混合智能形态将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

      随着人工智能、柔性材料、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正走向实用化,其应用场景迎来“爆发”,技术迭代“与时间赛跑”。与此同时,脑机接口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尚有待完善,患者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机交互的技术边界正在模糊。

      在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以下简称“脑机海河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头戴脑电极帽、身背装有主控模块的小“背包”,用意念操控佩戴在手腕上的“第六指”,顺利完成了抓握、放置小球等精细任务。这款由实验室团队研发的手指穿戴设备,也被叫作“神工-灵犀指”。

      “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采集大脑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外肢体。”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成员王壮告诉记者,脑卒中患者多半有偏瘫或者肌张力过大等问题,他们用意念控制“灵犀指”,可以配合人手完成辅助抓握,唤醒患者的功能障碍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助力手部运动功能康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实验室主任助理孟琳教授说,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是采集脑部神经信号并分析转换成特定指令。按照传感方式以及电极与大脑的接触程度,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前者需要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内部,采集更为精确、分辨率更高的信号;后者则通过放置在头皮表面的电极采集信号,信号分辨率和精确度稍低,但更安全方便。

      从太空中的宇航员通讯到帮助患者康复运动,从意念打字到操纵无人机……自1973年美国科学家首提这一“科幻”概念以来,各国开展“脑计划”破解大脑密码,科幻电影中对于意念操控的想象一一照进了现实。

      2023年3月揭牌的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在脑机交互领域构建了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拥有国际最大的脑机交互技术专利池。天津大学副校长、脑机海河实验室执行主任明东说,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运动神经康复领域、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侵入式脑机接口也在脊髓损伤、语言解码等多个场景开展临床试验。

      医疗领域已经出现很多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在神经情感功能调节方面,脑机接口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等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路径已经铺好。”明东说,在运动康复、精神医学、重症医学、视觉、听觉等领域,相信很快都会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落地应用。

      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在2025年开始加速落地。《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中提出,突破脑机接口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脑机系统;《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

      2025年新年伊始,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发布国际首个“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人脑对无人机四自由度高效操控。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列举的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脑机接口位列其中。

      “随着脑机接口领域相关成果的不断突破,2025年有望成为脑机接口应用的关键一年,技术迭代将迎来大规模爆发,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明东说。

      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脑机接口是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领域。2013年,美国宣布了脑计划,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布局脑计划。在脑机接口产业化方面,国外以脸书、谷歌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较早开展,神经链接公司(Neuralink)等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25年初,神经链接公司宣布已成功将脑机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试者体内;前不久,公司设备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突破性医疗设备”认证。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2030年至2040年间,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的潜在规模分别为150亿至850亿美元和250亿至600亿美元。

      2016年,中国启动脑计划并强调“一体两翼”,包括利用脑科学研究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2024年7月,由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牵头,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团队协同合作,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在人体外创造了一个有生物智能的“类脑器官”。

      “‘片上脑’,即在电极芯片上通过干细胞培养的类脑组织,利用生物大脑的智能功能加装电极芯片,向外部发出信号。‘片上眼’组织是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的生物眼,有望帮助失去双眼和视神经的人重新‘看见’,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实验室PI(学术带头人)陈力群说。

      “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榜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实验室PI李晓红表示,这实现了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对于探索新一代生命体-非生命体融合交互,在混合智能、类脑智能、医疗康复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脑机接口正在加快形成突破性科研成果和创新应用。

      2025年4月,由脑机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合作的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实验病区启动建设,体系化布局脑卒中、脑瘫、帕金森、癫痫等各类神经重症的脑机接口临床综合解决方案。

      “脑机海河实验室面向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领域学术前沿,为抢占脑机交互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明东说。

      随着市场需求释放,脑机接口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脑机接口应用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业内看来,脑机接口是高度复杂的“重仓”技术,脑机接口专业人才储备工作迫在眉睫。

      明东说,我国已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等数百家单位开展了脑机接口业务,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保守估计到2030年将达20余万人,且该领域属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必争之地,多次被列入“严格管制技术目录”。

      “培养既懂神经科学又擅长工程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周期较长。亟须加大自主化培养这一领域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力度,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为大国博弈掌握主动权。”明东等人建议,应充分发挥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紧前布局脑机接口新兴专业,构筑高质量脑机接口专业教育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统筹推进脑机接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脑机接口领域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尚有待完善。只有突破技术瓶颈并建立完善的伦理规范,明确数据隐私、生命安全、人体实验等红线,脑机接口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4年2月,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2024年7月,工信部公布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2025年3月,由中国信通院牵头编制并发布《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年)》。专家认为,开展脑机接口治疗需要在伦理和隐私保护方面建立专门的指南,确保所有研究和治疗都遵循严格的伦理标准;同时开发安全的数据处理方案,确保患者的脑电活动数据和个人信息得到充分保护。

      随着脑科学、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与机器的依赖关系或许愈加强烈、界限愈加模糊。

      “AI一定会加速脑机接口的发展,脑机接口也会反向给予AI发展更多的助力。人工智能只是智能科技的一种形态,人脑智能并不会在AI的冲击下变得毫无意义,人和机器如何和谐共存,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永恒的命题,人机混合智能形态将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明东说。

      终极的脑机接口形态尚未出现。“未来机器人不应是一个冷冰冰的、只有芯片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有情绪的人机交互的产物。”明东说。(记者 张建新 杨文 张宇琪)

  • 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启动建设

      5月16日,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金泰)投资新建的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启动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覆盖抗体药物研发、中试至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能力,显著提升国产抗体药物的产业化水平。

      智翔金泰是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全资研发中心,拥有涵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14个自主研发1类创新生物药在研产品,其中9个产品(17个适应症)获批进入临床研究。2024年8月,由该司研发生产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银屑病适应症获批上市,是重庆市首个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并首家实现了国产替代,标志着智翔金泰从Biotech逐步向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Biopharma转型。

      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总投资约1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楼、生产厂房、仓库等,建成后将新增40000L生物发酵产能,充分保障智翔金泰在研产品商业化生产,推动智翔金泰跻身国内抗体药物研发生产企业第一梯队。

      “一期产线L抗体原液生产规模,二期产线万升,大幅提升抗体药物可及性。未来,我们将加速推进多个Ⅲ期临床项目,力争在肿瘤靶向治疗、抗感染药物等方向实现‘弯道超车’,以更多‘中国智造’创新药惠及全球患者。”智飞生物副董事长、总裁,智睿投资董事长蒋凌峰表示。

      近年来,重庆国际生物城发挥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园区作用,不断推进产业延链补链扩链强链,一批行业“塔尖”项目相继落地,已聚集智翔金泰、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等130余个优质项目,形成超千亿级产业规模。当前,园区在研创新药物达56个,其中22个进入临床阶段,9个进入Ⅲ期临床,3个进入NDA(新药申请)阶段。赛立奇单抗新增适应症强直性脊柱关节炎于2025年1月获批;宸安生物利拉鲁肽注射液以及智翔金泰1类新药斯乐韦米单抗、GR2001注射液(用于破伤风被动免疫)相继NDA(新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创新药上市呈现“接二连三”态势,每年至少有一款创新药申报上市。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的落地,是重庆国际生物城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新引擎的最新成果,必将为全市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重庆国际生物城已形成抗体药物年产能2.4万升、胰岛素年产能3000余万支、宫颈癌疫苗年产能4000余万支的生产能力储备。智翔金泰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被动免疫双抗斯乐韦米单抗、宸安生物全球减重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等众多重磅在研产品填补国内及全市空白,引领重庆在疫苗、抗体类、胰岛素、多肽药物等高端生物药领域进入国内领先行列。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产业生态圈,强化‘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全链条培育,纵深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在研产品产业化进程,让更多高效可及的创新药从样品变产品,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巴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年,我厅牵头制定并印发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湘农发〔年有效期已经到期。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及运行监测工作,我厅组织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经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以下简称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参照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农经发〔2018〕1号),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省税务局、湖南证监局、省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同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龙头企业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涉农产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的农业企业。

      第三条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专家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注重高质量发展。

      第五条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由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组织,每两年进行一次。

      1.企业组织形式。申报企业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电子商务(指已经省级商务、税务部门联合认定的电商企业,下同)、休闲农业(以公司的名义)、农业社会化服务及从事农用物资生产和经营(如农机、肥料、农药、种子种苗等,下同)等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

      2.企业经营业务。依托我省农产品资源优势,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农用物资生产和经营的销售收入(交易额)占总业务收入(总交易额)70%以上。

      3.企业规模(大湘西地区的企业其指标比照同种类型、同类指标的70%执行)。

      (1)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规模。总资产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以上。

      (2)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规模。资产总额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200万元以上、年综合服务收入4200万元以上,年服务面积10万亩次以上。

      (3)休闲农业企业规模。资产总额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4200万元以上(其中门票、餐饮、住宿、采摘、垂钓、拓展培训等服务性收入1500万元以上),且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

      (5)农产品电商企业规模。农产品平台类电商企业年度网络交易额需5亿元以上,农产品应用类电商企业年度网络交易额需7000万元以上。

      (6)其它类规模。农用物资生产与经营企业规模,参照“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规模”执行。其中肥料、农药生产与经营企业应设有健全的农化服务机构,有专业农化服务从业人员20人以上,长期服务或者领办1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服务面积10万亩次以上。

      (1)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采用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标准,具备相应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并开展自律检测。

      (2)食用农产品应附承诺达标合格证、“身份证”、二维码、追溯代码等标识。

      5.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现行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按时发放工资、按时缴纳社会保险、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重大涉税违法行为。

      6.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有银行贷款的企业,近2年内不得有不良信用记录。

      7.企业带动能力及机械化水平(大湘西地区按同类标准70%执行)。企业通过合同、合作和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原则上,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农户数量2000户以上;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产品企业带动农户数量500户以上;电商企业带动农户数量1000户以上。

      以水稻油菜为主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应至少高于全省上年度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果菜茶和畜禽水产养殖为主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应逐年递增。

      除电商企业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占所销售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外,其他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通过订单、合同等方式从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自建基地直接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占所需原料或所销售货物量的70%以上。

      8.企业产品竞争力。主营产品符合我省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绿色发展要求,并获得相关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和注册商标。近2年内没有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第七条高新技术企业、外向型企业、低碳环保型企业及农、林、牧、渔业种子种苗企业(含大湘西地区的企业),可按第六条第三款规定企业规模标准的80%参照执行。

      第八条申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帮扶,帮扶脱贫户(含监测对象)50户以上或吸纳就业10人以上,或在脱贫地区建立种养殖基地发展产业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

      第九条申报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生产、加工类企业产品有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或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标志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

      第十条对申报前2年销售收入增长均不低于30%(大湘西地区的企业申报前2年销售收入增长均不低于15%),以及与帮扶脱贫户(含监测户)建立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或者帮扶关系的农业企业,优先支持申报。

      1.企业的资产和效益情况须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提供最近两个年度的会计报表须上传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并赋码。

      3.企业的带动能力、带动方式和利益联结关系情况须由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提供说明,并附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签订的合作合同或协议等。参与产业帮扶的须由县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提供说明,并附证明材料。

      2.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对企业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将审核情况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以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文件向市州农业农村局推荐。

      3.各市州农业农村局对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上报的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将初审情况报市州人民政府同意,以市州农业农村局文件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按不超过下达的新增指标数量进行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2.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核的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省级龙头企业认定的基本条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3.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对专家评审通过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4.省农业农村厅就综合评审意见分别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税务局、湖南证监局、省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意见形成综合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5.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并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发文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并颁发证书牌匾。

      第十六条经发文认定的省级龙头企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省级龙头企业所属的控股子公司,其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不含50%)的,且控股子公司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为主业,可享受省级龙头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对省级龙头企业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建立淘汰机制,做到有出有进、适量增补。

      第十八条受监测省级龙头企业在规定时限内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要求报送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作为监测评估的重要依据。在监测年份,除报送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外,还需报送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资产和效益情况,企业的资信、纳税、质量安全情况证明,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企业带动农户情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说明,应享受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龙头企业更名应出具市场监管部门更名材料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公章。

      第十九条各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省级龙头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基地、加工、销售、带农增收、质量安全等方面情况,协调解决省级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市、县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在日常调查中发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省农业农村厅。

      2.各市州农业农村局负责对所辖省级龙头企业的所报监测材料进行汇总、核查,核查无误后,报省农业农村厅。

      3.省农业农村厅按照本办法委托第三方对报送的监测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组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4.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级龙头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形成运行监测评估报告,报请省人民政府审定。

      5.企业或法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上市违规操作、涉黑涉恶、坑农害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或被公布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信用失信的,取消其省级龙头企业资格。

      第二十一条监测合格的企业,继续保留省级龙头企业资格,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省级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省农业农村厅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二十二条省级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应出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等更名材料,由市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审查意见,报省农业农村厅予以审核确认。

      第二十三条省级龙头企业及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的企业应如实提供企业运行基本情况,不得弄虚作假。发现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省级龙头企业资格、未经认定的取消其申报资格,且4年内不得再行申报。

      第二十四条在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监测、评审工作中,对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的相关工作人员,按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五条市州农业农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农业产业化市州级龙头企业管理办法,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

      第二十六条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由省农业农村厅依据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制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负责组织申报企业的推荐材料和企业运行监测材料进行汇总、核查,核查无误后,上报农业农村部。

  • 江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召开

      5月14日,全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九江召开。省委书记尹弘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持续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升级,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省长叶建春主持,省领导陈永奇、李红军、黄喜忠、陈敏、王少玄、张莹、于秀明参加相关活动。

      尹弘指出,近年来,全省上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持续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市场销售持续拓展,产业贡献度加快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入快车道。

      尹弘从4个方面就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深挖优势潜力,着力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新突破。要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种养业,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快现代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从田间到车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要加快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上下游集中布局、关联配套,持续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努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尹弘强调,要扶优做强主体,着力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实现新跃升。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一手抓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一手抓本土培育、扶优培强,引进一批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的头部企业和“链主”型企业,精准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措施,构建龙头企业多层次发展梯队,力争今年营收超1亿元龙头企业新增100家、超10亿元龙头企业累计达100家以上。要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作用,打造农民紧密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好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尹弘强调,要全面打响品牌,着力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闯出新天地。要深入推进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让江西农产品成为品质的“代名词”。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培育一批地方“小美特精”区域优势品牌,全面打响“赣字号”农产品品牌。要强化市场化思维,打造多元化营销网络,实施农产品“六进”行动,积极扩大出口规模,推动农产品拓市场、提销量、扩影响。

      尹弘强调,要完善服务保障,着力在优化产业生态上展现新作为。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责任,加强政策协同和有效衔接,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合力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叶建春在主持时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突出特色优势,强化三产融合,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扶优做强主体,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全面打响品牌,确保我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会前,尹弘、叶建春等考察了瑞昌市溢香食品产业园,察看了解“小鸭蛋”孕育出的“大产业”;通过展板、实物,全面了解全省和11个设区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会上,九江市、萍乡市、宁都县和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圣农食品公司、李亿浩食品公司等作了发言。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彭泽县、瑞昌市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企业,并观看了2024年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专题视频片。(全媒体记者魏星)

  • 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正式启动

      5月16日,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启动活动在重庆巴南区举行,据介绍,该项目是智翔金泰扩大产能、加速创新药物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公司在抗体药物产业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以来,智翔金泰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司首款自主研发的1类生物创新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成功获批上市,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斯乐韦米单抗注射液申报上市,为公司商业化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智翔金泰董事长刘志刚表示,产业化基地二期项目的启动,是智翔金泰扩大产能、加速创新药物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二期项目建成后,智翔金泰总产能将超过6万升,跻身国内抗体药物生产第一梯队。未来,满足多款在研产品的商业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其抗体产业化能力,让‘重庆造’的创新药能更快、更好地惠及全国患者。”智飞生物副董事长蒋凌峰介绍道。

      启动仪式上,现场通过开工视频回顾了智翔金泰的发展历程。随着礼炮齐鸣,工程机械鸣笛启动作业,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据了解,智翔金泰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拟投资约15亿元,整体建设面积约7.2万平方米。此前,公司已经完成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项目、一期改扩建项目,建成24,400L抗体原液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将新增40,000L的生物发酵产能,为公司在研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提供充足的产能保证,满足公司新产品研发及未来产品上市的生产需求,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

      据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重庆市打造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注入核心动能,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冲刺千亿级集群贡献力量。(张晓倩)

  • 区投促中心与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座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主动向上联络对接资源的工作要求,5月7日,区投促中心与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区投促中心介绍了副中心整体规划布局、六大产业等重要板块,重点介绍现代种业产业以及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具体情况。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领导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一翼”,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投资前景广阔,未来将利用协会广阔资源与区投促中心紧密对接,推动种业博览会、国际非遗美食节等项目落地副中心。

  • 宁夏多举措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宁夏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宁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强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带农户、促增收,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宁夏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介绍,宁夏制定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出台“牛奶15条”“肉牛12条”,促进奶牛肉牛产业稳定发展。自治区每年安排资金,支持企业加快装备改造升级。

      宁夏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攻克了滩羊一胎双羔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引进大黄鱼进行试验示范。伊利在宁夏建成投产全球单体最大液态奶加工基地,宁夏企业参与研发了国内首台套酿酒葡萄多功能作业动力平台。

      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关键在打响品牌。宁夏推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联育,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截至去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品牌价值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7、第13和第30位。宁夏累计培育特色农业品牌647个、区域公用品牌20个,在全国建设农产品品牌店95家,并持续开展系列推介展销活动,让更多宁夏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同时,宁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产业协会、产业集团、产业联合体,推行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带动农户融入农产品全产业链各环节。(记者 许晋豫)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无锡鼎邦换热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说明会

  • 桃李面包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深耕行业30年未来可期!

      4月8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沈阳桃李面包有限公司被农业农村部正式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项荣誉不仅是对桃李面包多年来在行业内努力付出的认可,更是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感。

      自1994年成立以来,桃李面包秉持着“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让更多人爱上面包”的初衷,快速发展壮大。三十载风雨兼程,桃李面包凭借高品质的烘焙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中央工厂+批发”运营体系,业务版图不断拓展,现已覆盖了30多万个零售终端,构建起高效的服务网络。

      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桃李面包的成功并非偶然。公司始终坚持“诚信、责任、精益、简约”的价值观,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从油、糖、小麦等原料采购,到研发生产,再到终端配送,建立了完善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消费者能享受到新鲜、健康、美味的高品质面包。

      桃李面包注重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推出了众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无论是知名的醇熟、奶棒、鸡蛋香松,还是口味丰富的巧乐角面包、岩烧吐司,甚至弘扬传统文化的月饼等节日美食,桃李面包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以先进工艺把传统农产品转化成消费者所喜爱的烘焙美味。在每一个环节,桃李面包始终紧跟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桃李面包表示,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桃李面包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美味的烘焙产品;另一方面,公司还计划通过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升级,让更多优质的原材料走向餐桌,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桃李面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国民的餐桌。可以想象,当越来越多高品质的面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想要了解桃李面包更多的信息,以及未来的产品动态?不妨多多关注这家行业翘楚,相信未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在新征程上,桃李面包正用匠心与创新,书写中国烘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国产色谱设备龙头汉邦科技登陆科创板: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 持续增强经营能力

      5月16日,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汉邦科技,股票代码:688755)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招股书显示,汉邦科技是一家以色谱技术为核心,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经过多年自主创新与持续发展,公司已成功发展成为国内色谱纯化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

      制备色谱/层析系统是基于制备色谱技术,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药物分离纯化装备,在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是胰岛素、多肽、抗体、重组蛋白、疫苗、核酸、造影剂、抗生素等各类药物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此外,制备色谱在天然产物、保健品、化妆品、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色谱装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容,特别是在国内,在色谱装备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下业的快速发展综合推动下,色谱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百亿。

      与此同时,近年来,为加速我国医药工业和科研仪器设备领域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法规,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2021年以来,《“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产业支持政策的发布,明确了制药装备行业和科研仪器设备行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上述政策和法规的发布和落实,为产业提供了财政、税收、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为包括汉邦科技在内的业内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作为最早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色谱系统的国产厂商之一,汉邦科技多年来专注色谱技术研发,自主研发产品涵盖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环节,工艺覆盖从小分子药物大大分子药物各品类,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以“精粹色谱科技,致力人类健康”为己任,以“打造国际色谱行业第一品牌”为奋斗目标,经过二十多年持续自主研发创新,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长期垄断,已成为国内色谱分离纯化装备研发、生产和产业化领先企业,有力推动了色谱分离纯化装备的国产替代和下游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2023年度,公司在国内小分子液相色谱设备(包含生产级和实验室级)市场占有率约为12.7%,排名国产第一位,其中在生产级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达39.2%,排名第一;在国内生产级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约8.8%,排名第三。

      通过持续研发,汉邦科技突破了色谱线性放大等分离纯化技术难题,实现了样品从克级、十克级、百克级到千克级的分离纯化线性放大,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抗体、重组蛋白、疫苗、胰岛素、多肽、造影剂、抗生素等药物和天然产物的研发和生产,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长期垄断。

      在多年发展中,公司逐步形成制备色谱/层析柱线性放大技术、制备色谱系统集成及放大技术、色谱应用技术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关键技术、多平台智能色谱管控一体化软件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截至最新招股书,汉邦科技已取得境内发明专利40项、境外发明专利13项,合计53项,其中50项(含境内发明专利37项)已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公司经营多年,取得良好的产业化成果。公司先后成立“江苏省生物化学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制备色谱工程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公司曾主持或牵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或产业化项目1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开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药物等制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装置”等国家级项目6项。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目前,汉邦科技已成为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理事、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获批江苏省工业制备色谱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是国内能与国际知名制药装备厂商进行竞争的少数厂商之一,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汉邦科技针对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发等应用场景的各类需求,推出各类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产品,搭建了全面的色谱设备产品矩阵并为客户提供应用工艺解决方案,满足下游客户在原料药、化学药等小分子药物及各类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环节的设备需求,在国内市场取得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充分发挥齐全的产品线优势,不断增强基础制造能力,增强系统设计、集成、交付能力,并利用长期积累的纯化工艺技术和经验积极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竞争壁垒和客户黏性。同时,汉邦科技还可全面、更迅速地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服务团队,可实时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问题随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以保障客户生产线的尽快建立和稳定持续运行。

      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本土化服务能力、更高的性价比优势以及良好的产品性能,汉邦科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能与国际知名制药装备厂商进行竞争的少数厂商之一。 目前汉邦科技产品已销往国内外超过2,000家客户,包括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丽珠集团、中美华东、中国医药集团等知名制药企业,以及德国、英国、印度、韩国、挪威等多个国家,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2021年至2024年汉邦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2,051.30万元、48,179.49万元、61,901.12万元、69,088.47万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86.17万元、3,855.69万元、5,149.75万元、7,933.82万元,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招股书显示,此次汉邦科技拟科创板IPO募集资金项目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开展,主要是用于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等。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汉邦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色谱产品主业,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持续进行已有产品的改进升级,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生物制药色谱纯化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性能,全面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品牌影响力,推进公司业务长期发展。(谢语禧)

  • 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企业名单出炉

      记者 陈磊)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了全省各地入驻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企业名单,厦门市有80家企业入选,其中火炬高新区有43家,包括雅迅网络、渊亭信息、瑞为信息、四信通信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遴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和专利产业化基础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建立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实施重点培育,探索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重点培育工作分为遴选样板企业入库、对入库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两个步骤。

      面向入库企业,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在做好知识产权普惠服务的基础上,按需匹配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指导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入库企业纳入备案名单,对符合条件的入库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优先审查等服务,并通过国家专利导航服务系统,为企业推送相关专利技术信息,做好专利转化相关服务。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 【投融资动态】跃昉科技B轮融资额超2亿人民币投资方为珠海科创投、澳门大学发展基金会等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14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B轮融资,融资额超2亿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珠海科创投,澳门大学发展基金会,新捷利。

      跃昉科技致力于RISC-V架构的高端芯片设计及软件栈核心技术,为中国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领域的底层核心芯片平台供应链安全及应用生态问题,进而为中国构建从端到边再到云的新一代自主可控的智能工业物联网基础体系。公司研发基于RISC-V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产品:WIFI+BLE双模芯片BF2和边缘计算应用处理器芯片NB2,并独创“三横·一纵·一平台”产品竞争策略,提供从操作系统到云平台的全栈基础智能软件服务,覆盖从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应用场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投融资动态】星曜半导体B+轮融资额过亿人民币投资方为新微资本、沪硅产业等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12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B+轮融资,融资额过亿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新微资本,沪硅产业。

      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前身是浙江信唐智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滤波器芯片和射频前端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星曜半导体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品开发理念,不断深化产品线布局,一直坚持走高端稀缺的研发路线,主动选择和攻克国际厂商同样面对的技术难题,让射频芯片的国产化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在星曜领衔研发的多种高性能滤波器技术和产品中,诸如TF-SAW滤波器技术和产品、高频5G BAW n78/n79/WiFi 6E滤波器技术和产品,都率先在国内填补了空白,并且首次将国产滤波器的性能推到和国际一流厂商的同一水准。星曜在射频滤波领域已量产几十款不同工艺(TF-SAW/SAW/BAW/TC-SAW)的射频滤波器产品,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可靠的、高性能的射频滤波解决方案。依托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积累,打造高端的研发路线和技术壁垒,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获得了行业内众多品牌客户的广泛。目前星曜在双工器和发射滤波器产品领域,已累计出货超过数亿颗,客户覆盖国内外众多一线品牌。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沪硅产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硅基仿生荣登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持续领跑铸就行业标杆

      共同发起的“2024年度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正式揭晓,硅基仿生凭借创新技术研发实力、前瞻性战略布局及行业引领性实践,荣登“2024年度医疗健康最具影响力企业TOP50”榜单,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领军榜样力量。

      自2018年首届榜单发布至今,“年度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及投融资开展的重要风向标之一。该榜单聚焦技术创新、资本赋能、商业化进程、社会责任及产业协同五大核心维度,通过多轮评审与交叉验证,系统评估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价值创造能力与行业影响力,旨在发掘推动产业升级、解决临床需求的标杆企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该榜单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本届评选尤其关注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全球化市场拓展以及普惠医疗实践中的表现,既强调商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也重视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质贡献。上榜企业普遍展现出技术转化效率高、产业链整合能力强、临床需求响应快等共性优势,其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

      硅基仿生凭借在核心技术攻坚、全球化战略布局与普惠医疗实践中的卓越表现,持续领跑国内持续葡萄糖监测赛道,其自主研发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突破“免指血校准”的技术壁垒,引领国内CGM技术实现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反超”的跨越;全球化方面,硅基仿生以“技术引领,铸就CXM全球第一品牌”为战略目标,以先进生产力为内核驱动力,实现了全球90多个国家的准入,构建了CGM领域的“中国范式”。此次上榜不仅是对硅基仿生“硬核创新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认可,更彰显了中国医疗企业从技术突围到产业赋能的全球化跃迁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秉承着持续推动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愿景,硅基仿生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智能化升级。近年来,硅基仿生战略性深耕血糖监测赛道,以植入式医疗硬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不断迭代创新产品,致力于推动多生理指标持续监测产品的全球创新与普及。目前,硅基仿生多款产品通过欧盟CE-MDR认证,服务全球用户超230万人,通过国际学术合作与临床验证的沉淀,逐步将中国先进的诊疗技术推广至全球更多区域,让中国医疗科技成为普惠全球的“健康方案”,铸就医疗健康产业国际化的“中国标杆”。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化与医疗科技变革交汇的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亦处于动态变革之中,随着政策支持与创新资源的持续汇聚,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有望在技术攻坚、模式创新及国际合作中实现更高质量的跃升,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网络的逐步扩展,硅基仿生这种全力以赴凸显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价值链的踊跃尝试,势必为医疗智能产业注入新的能量。

  • 资本赋能创新打造常态化投融资生态圈

      5月16日,四川省“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暨首场路演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西博城举行。活动现场,多项产业利好释放,一批硬核科技成果精彩亮相,为科技创新与资本对接搭建起高效桥梁。

      会场内,天府永兴实验室、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创新型科技平台、企业纷纷搭台,展现实力与创新动能的同时,也向在场的投资机构发出邀请,希望产业与资本强强联合,助力四川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会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分别作推介。随后,成都市爱迦科技、神光光学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用技术硬实力诠释着四川创新能级。

      值得关注的是神光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石英玻璃生产工艺,在砣料质量及重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生产出全球最大单体石英砣料。活动现场,公司董事长贾秉炜刚结束路演,就已经有不少投资机构找上“门”来,他表示,“这次活动成效显著,既能全面展示企业实力,又能让我们以‘批发式’的高效方式,向各类投资人集中传递发展需求,是实现与资本对接的有效渠道。”

      活动当天下午,多家投资机构从西博城出发,实地考察了天府新区凤栖谷科技创新产业园、成都科创生态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等4个标志性项目,看项目、谈合作、共发展,并举行座谈交流。

      投资机构实地考察天府新区凤栖谷科技创新产业园、成都科创生态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天府国际基金小镇。

      “这次活动为投资机构和企业搭建了良好平台,满足了双方资金需求和项目搜索需求。驰星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宗乐濛表示,他也在积极物色机构感兴趣的项目。

      这场活动上,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了10+金融机构和上下游伙伴,加速了技术商业化进程。市场部总监李慧表示,“政府主导的‘双向奔赴’机制直接打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痛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川天府新区对发展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

      作为活动举办地的四川天府新区,也是四川创新生态建设的缩影之一。天府新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和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跨越4个千亿台阶,2024年突破5000亿元。

      共享公园城市发展机遇,共筑创投天府美好未来。天府新区将围绕融资需求发现、对接、跟踪,让项目与资本高效“联姻”。当好平台“搭建人”,实现“周周有路演、场场有成效”;当好项目“挖掘者”,聚焦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发掘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人才团队;当好专业“服务员”,提供项目撮合、知识产权、法务等专业服务,促进科技、产业、人才、资金良性互动、深度融合。

  • 太原:推动气候投融资落地共赴绿色未来

      5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工业园区的山西厚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锂电池隔膜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消费电池等行业。公司两期项目占地面积约500亩,累计投资额达46.35亿元,两期产能合计20亿平方米。厚生新材料项目是太原市气候投融资项目之一。自2022年8月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以来,太原市致力于推动能源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协同的试点示范、丰富的创新实践,以及稳健的财政支持,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探寻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一系列举措开辟出绿色通道,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滋养着企业发展,为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贡献了“太原智慧”。去年以来,太原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协同推进会和工作简报制度,以确保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先后制定了多项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包括《国家碳达峰试点(太原)实施方案》等,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发挥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协同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此外,还积极举办各类气候投融资活动,如产融对接会、论坛等,促进产融合作,服务项目落地。在提升服务质效方面,太原市高度重视政银企对接平台的建设。该平台作为促进产融高效对接的关键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绿色低碳项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快平台建设、强化财政支持的同时,太原市也致力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目前,太原市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产融对接工作取得显著进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龙城碳惠”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太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通过绿色金融对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助力企业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成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鼓励企业采用前沿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以实现低碳发展,为美丽太原增添绿色动力。厚生新材料隔膜项目入选项目库以来,得到了绿色金融源源不断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实现资源再利用,助力减污降碳。隔膜是锂电池的关键组件,位于正负极之间,是一层物理屏障,它内部丰富的微孔结构,使得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顺畅通过,同时防止正负极的直接接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奔跑在大街小巷的许多新能源车的安全,都得益于隔膜技术。在锂电池隔膜生产的萃取和干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挥发性二氯甲烷等气体,厚生新材料利用先进的吸附设备和技术,高效捕捉并去除这些废气中的二氯甲烷,去除效率高达99%以上。同时,厚生新材料的原材料主要采用高性能但价格不菲的聚烯烃树脂,公司通过造粒生产线将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不合格品等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循环,为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吉生介绍,自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太原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12月底,气候投融资储备项目达196个,较2023年增长94%;通过产融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介等方式,其中63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总额497.81亿元,实际投放贷款总额208.99亿元。“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持续开展太原市气候投融资创新示范项目评选工作,推动项目库良性运转和常态化对接,强化中部城市群联盟建设,促使更多资金投入到双气候变化领域,共同助力太原市‘双碳’目标实现。”今年,太原市气候投融资试点进入决战阶段,政银企将同心聚力,继续探索具有示范效应、可持续且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模式,为太原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绿色的发展动能,为美丽山西建设书写精彩篇章。(记者程国媛)山西日报

  • 催化事件不断、机构密集调研固态电池仍面临产业化瓶颈

      尽管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面临现实阻碍,如产业链配套不成熟、成本高于锂电池、核心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

      3.目前,电池厂商普遍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但实际生产仍处于小批量认证和测试阶段。

      4.由于固态电池产业配套成熟度有待提升,市场资金仍在板块内挖掘个别标的“先炒为敬”,固态电池概念股年涨幅超过50%。

      5.专家表示,固态电池距离落地到终端整车还有不小距离,2027年量产预计也只是小规模的试验性量产。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迎来多项事件催化不断。贝特瑞(835185.BJ)在本周发布了新款固态电池的材料产品,国轩高科(002074.SZ)预计在5月16日举办的大会上带来相关新产品,产业热度一时高涨。

      机构投资者也在近期密集拜访了固态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本周以来,宁德时代、金博股份、利元亨、星源材质等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了机构调研公告,就量产时间表,电池厂商普遍预计2027年,材料新产品普遍处于送样与认证阶段,尚未出现规模化量产。尽管多数企业提到固态电池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突破,产业链配套不成熟、成本高于锂电池、核心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因素,仍是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主要阻碍。

      尽管上市公司在调研公告中只字未提固态电池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市场资金仍在板块内挖掘个别标的“先炒为敬”,三祥新材(603663.SH)、冠盛股份(605088.SH)、上海洗霸(603200.SH)等固态电池概念股的年涨幅超过50%。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多家企业预计将在近日发布新款材料与电池产品。本周初,贝特瑞发布了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国轩高科本周的新品发布会则是固态电池行业的另一大看点。根据公司官微发布,5月16日至17日将举办全球科技大会。国轩高科本周二(5月13日)官微发布的《六大新品发布 献礼新世界》提到,此次将发布“一款超越期待的前瞻电池产品”,市场猜测这款新产品是固态电池。

      产业链新品发布前夕,机构投资者的调研频次明显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更多产业发展变化。记者统计公告发现,仅本周以来,就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机构调研内容涉及固态电池,主要集中在电池、材料、制造设备等环节,包括宁德时代、贝特瑞、利元亨、西磁科技、灵鸥科技、安达科技、星源材质、寒锐钴业、曼恩斯特、中仑新材等上市公司。

      电池厂商普遍将2027年作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的时间节点。宁德时代在5月14日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也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公司称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贝特瑞称,2024年是半固态体系较具代表性的一年,有实际的固态电池产品出货、装载和终端应用,可以预见未来半固态体系材料会很快量产。

      由于电池尚未规模化量产,材料环节处于小批量认证和测试阶段。锂电池隔膜企业星源材质表示,公司研发的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已经具备量产化制备的条件,产品已经进入多家客户认证或测试阶段,并小批量供货给多家知名头部客户。中仑新材表示,公司的固态电池专用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尚未批量生产。

      过去两年锂电行业处于调整期,面临竞争加剧挑战,产业链出现一定业绩下滑,行业需要找到新的技术突破点和市场增长点。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形态,目前成为上市公司争相布局的重点方向,也是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的技术路径。

      近期一系列固态电池新品发布,标志着行业技术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是否意味着固态电池落地应用的时代已经来临?上市公司固态电池业务是否即将进入收获期的预期?

      事实上,尽管技术进步显著,由于产业链配套不够成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仍面临现实阻碍。据了解,全固态电池生产成本下降较快但仍然大幅高过普通锂电池,S&P预计2025年固态电池的成本将会下降到USD500/kWh,但成本仍然是超过普通锂离子电池的5倍。同时,固态电池现有设备利用率不足40%,部分关键核心材料仍依赖进口,部分环节面临重建技术体系。

      当前固态电池产业界已形成两大阵营:以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为代表的半固态先行派,目标计划是在未来2年内实现规模化装车,这些电池厂商主攻氧化物半固态路线,量产能力更强,但能量密度的提升空间有限。以宁德时代、丰田坚定全固态路线年后的技术制高点争夺,硫化物全固态方案性能优越,却面临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的困境。

      不仅如此,固态电池材料端仍处于多线并进阶段,还没有哪项技术路径具备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并且不同技术路线的博弈愈演愈烈。

      贝特瑞试图通过材料创新打破僵局,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布局了氧化物固体电解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大技术路线。贝特瑞表示,未来的固态电池可能会存在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混合使用,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应用到客户的半固态电池中。

      “固态电池主打的就是能量密度高与安全性,如果成本、效能比起三元和磷酸电池没有明显优势的话,固态路线就很难实现产业化。当前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主要集中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技术,且处在实验室研究级别的量产标准。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还无法解决车祸导致电池破裂的安全风险。而从终端需求角度来看,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倒逼整车厂‘卷’成本和功能。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预计也只是小规模的试验性量产,距离落地到终端整车还有不小距离。”一位新能源分析师对记者说。

      华泰证券预计,在2025年能看到半固态电池的批量交付和全固态电池方案的加速开发,目前车厂的品宣已经进入到军备竞赛的阶段。该机构的研报认为,对比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聚合物对产业友好且性能成熟度高,相关产业链有望在量产放量拐点中优先享受产业红利;卤化物与硫化物共存的方案可见度快速提升,加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北交所一哥”深圳贝特瑞想打破周期困境

      深圳贝特瑞首次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材料,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

      2.由于新能源产业发展,贝特瑞正尝试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发展成为电池材料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

      3.然而,贝特瑞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过程中面临成本问题,如何实现低成本且保证质量是较大挑战。

      4.另一方面,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为固态电池商业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5.深圳已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聚集了众多固态电池产业链创新企业,涵盖材料研发、电芯制造、终端应用等环节。

      固态电池被视作“下一代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国内电池厂商正全力角逐。

      5月13日,“北交所一哥”贝特瑞(835185.BJ)首次对外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布局涵盖正极、负极、电解质三大核心材料体系。

      公司在同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披露,发布的固态电池材料均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可应用于数码、动力领域,但实际量产需匹配下游电芯厂商及终端车企的验证周期与需求节奏,可以预见未来半固态体系材料会很快量产。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材料产业向大型规模化转变,贝特瑞正尝试从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发展成为未来电池材料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贝特瑞方面表示,会围绕未来应用场景做投资,未来材料还会涉及电解质等特殊材料。

      这家硅基负极龙头正经历“量增利减”的行业周期考验,寻求盈利支撑的新路径。

      过去一年,锂电材料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形成“冰火两重天”态势:一方面,全球负极材料产能突破200万吨,同比增长35%,但需求增速仅为20%,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价格同比下跌30%;另一方面,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商业化提速,硅基负极等材料创新进入深水区,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纷纷入局。

      在下游需求有限、供给侧过剩及价格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受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体化产业链产能有待释放等因素影响,主流大厂中,贝特瑞的盈利能力尚未拉开差距。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同比下降43.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同比下降43.76%。

      贝特瑞方面指出,盈利优势减弱主要存在几方面原因:一是负极材料市场价格下行,产品单价走低导致每吨盈利减少;二是电动汽车产业链整体利润不佳,成本传递给材料端带来降价压力;三是过去3-4年行业大规模扩产周期结束后,推进制造基地智能化转型升级与老旧产能改造影响当期利润;四是公司布局差异化竞争赛道,短期尚未形成盈利贡献。

      贝特瑞尝试加码新技术以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贝特瑞研究院院长李子坤告诉界面新闻,固态电池作为技术颠覆性创新,有望成为打破目前新能源周期困境。智能电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智慧储能这几个方向都是未来固态电池的重点方向,市场的放量取决于终端市场。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约为1500GWh,预计到2035年将超过3000GWh,其中固态电池达到500GWh以上,比重将达到15%-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当前固态电池处在即将推进整个行业改变的重要时刻。”李子坤说。

      业内将2024年视为半固态电池发展的元年,不少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开始装载半固态电池;而2027年则被视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的重要时间节点。

      近两年来火热的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为固态电池商业化提供了想象空间。李子坤指出,现在能源器件面临的问题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常规电池存在安全问题,也面临充电慢和续航问题。以低空经济为例,目前装载的100-200Wh/kg电芯满足不了无人机的需求,无人机要扩大活动范围,需要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也需要满足快速放电需求,放电倍率要达到20C以上。

      国金证券在4月发布的研报中预测,到2030年,国内eVTOL电池的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别。在更高的性能追求和成本宽容度下,凝聚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有望加速应用。

      具身智能是固态电池另一应用场景,如广汽集团GoMate人形机器人就应用了全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主要分为大脑、小脑、本体三个构成因素。李子坤提及,目前努力的方向在大脑领域,“不管是翻转、跳跃等动作的协调平衡,对环境感知、分析和预判,还是大脑的模型计算,人形机器人都离不开高能量密度的器件,也对瞬间大功率放电有相应要求。”李子坤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体积能量密度需要达到1000Wh/L以上,充放倍率要达到10C以上。

      “我们也把AI技术运用到材料研发、技术合成等领域,如新材料筛选、机器人实验平台、大数据建模等应用场景。”李子坤提及。

      贝特瑞总部所在的深圳,已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且以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见长,为固态电池的落地提供了大量场景,也聚集了众多固态电池产业链创新企业,涵盖材料研发、电芯制造、终端应用等环节。

      先进电池材料集群是深圳五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深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显示,2023年深圳先进电池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已近3000亿元,集聚比亚迪、德方纳米、欣旺达等相关企业超1200家。

      深圳电池材料集群的特点在于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强手布局。从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正极材料龙头德方纳米,到主营电解液的新宙邦和主营隔膜的星源材质,再到下游的比亚迪和欣旺达,以及设备供应商赢合科技和回收领域的格林美,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者,从而培育了一个电池产业闭环的生态系统。

      目前,部分企业已进入验证阶段,如,比亚迪去年完成了60Ah全固态电池的中试下线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欣旺达的全固态电池通过实验室验证,预计在2026年量产并将成本降至2元/Wh。

      2300mAh/g。全固态电池体系则采用了锂碳复合材料,开发的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过10mS/cm。贝特瑞方面表示,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硅基材料沉积硅碳,目前已处于量产阶段。

      4C、6C、8C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障碍,但需平衡成本、寿命等多维度性能,尤其对传统石墨负极和硅基负极而言,高昂的材料成本与有限的能量密度溢价,导致产业化动力不足。硫化物材料方面,尽管已具备量产能力,但生产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规模化生产面临诸多工程化难题,用什么装备进行更大规模放量、如何控制产线更安全等问题有待解决。

  • 国泰海通:从概念到产业化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外骨骼机器人从军事需求起步,历经百年的技术迭代,现已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该行认为未来,随着AI、材料科学的突破及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增长,其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当前外骨骼机器人已展现出了从特种到民用的发展特征,有望逐步向居家养老、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市场渗透。建议关注外骨骼机器人布局领先,拥有成熟技术与产品的公司,相关标的:探路者、振江股份、伟思医疗。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体骨骼开发的机电一体化装置,通过智能算法实时感知用户运动意图,为穿戴者提供保护、支撑和运动等功能,是人体辅助增强的装置。技术进步驱动了外骨骼机器人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大幅拓宽。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由五大系统构成。其中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核心。

      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提高效率、降低工伤风险,应用于物流、汽车制造、矿山等高强度作业场景场景。户外领域,外骨骼机器人提升了登山徒步体验,已在多个景区投入测试或运营,价格已向消费级下沉。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和老年护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以及政策支持,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有望快速发展。ABI预测2030年外骨骼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68亿美元。

      外骨骼机器人吸引了众多企业以自研、合作开发、成立子公司或者投资初创公司等方式入局

      探路者与迈宝智能联合研发并于2024年12月发布了下肢外骨骼产品。振江股份成立的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已手握多项外骨骼机器人专利,预计将于2025年内批量生产。伟思医疗深耕医疗康复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人体上下肢、全周期康复评估和训练的运动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此外,外骨骼机器人也为上游电机、碳纤维等零部件的供应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突破与挑战:脑机接口产业化有多远

      技术正走向实用化,其应用场景迎来“爆发”,技术迭代“与时间赛跑”。与此同时,脑机接口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尚有待完善,患者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机交互的技术边界正在模糊。

      在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以下简称“脑机海河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头戴脑电极帽、身背装有主控模块的小“背包”,用意念操控佩戴在手腕上的“第六指”,顺利完成了抓握、放置小球等精细任务。这款由实验室团队研发的手指穿戴设备,也被叫作“神工-灵犀指”。

      “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采集大脑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外肢体。”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成员王壮告诉记者,脑卒中患者多半有偏瘫或者肌张力过大等问题,他们用意念控制“灵犀指”,可以配合人手完成辅助抓握,唤醒患者的功能障碍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助力手部运动功能康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实验室主任助理孟琳教授说,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是采集脑部神经信号并分析转换成特定指令。按照传感方式以及电极与大脑的接触程度,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前者需要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内部,采集更为精确、分辨率更高的信号;后者则通过放置在头皮表面的电极采集信号,信号分辨率和精确度稍低,但更安全方便。

      从太空中的宇航员通讯到帮助患者康复运动,从意念打字到操纵无人机……自1973年美国科学家首提这一“科幻”概念以来,各国开展“脑计划”破解大脑密码,科幻电影中对于意念操控的想象一一照进了现实。

      2023年3月揭牌的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在脑机交互领域构建了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拥有国际最大的脑机交互技术专利池。天津大学副校长、脑机海河实验室执行主任明东说,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运动神经康复领域、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侵入式脑机接口也在脊髓损伤、语言解码等多个场景开展临床试验。

      医疗领域已经出现很多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在神经情感功能调节方面,脑机接口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等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路径已经铺好。”明东说,在运动康复、精神医学、重症医学、视觉、听觉等领域,相信很快都会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落地应用。

      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在2025年开始加速落地。《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中提出,突破脑机接口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脑机系统;《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

      2025年新年伊始,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发布国际首个“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人脑对无人机四自由度高效操控。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列举的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脑机接口位列其中。

      “随着脑机接口领域相关成果的不断突破,2025年有望成为脑机接口应用的关键一年,技术迭代将迎来大规模爆发,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明东说。

      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脑机接口是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领域。2013年,美国宣布了脑计划,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布局脑计划。在脑机接口产业化方面,国外以脸书、谷歌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较早开展,神经链接公司(Neuralink)等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25年初,神经链接公司宣布已成功将脑机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试者体内;前不久,公司设备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突破性医疗设备”认证。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2030年至2040年间,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的潜在规模分别为150亿至850亿美元和250亿至600亿美元。

      2016年,中国启动脑计划并强调“一体两翼”,包括利用脑科学研究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2024年7月,由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牵头,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团队协同合作,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在人体外创造了一个有生物智能的“类脑器官”。

      “‘片上脑’,即在电极芯片上通过干细胞培养的类脑组织,利用生物大脑的智能功能加装电极芯片,向外部发出信号。‘片上眼’组织是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的生物眼,有望帮助失去双眼和视神经的人重新‘看见’,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实验室PI(学术带头人)陈力群说。

      “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榜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实验室PI李晓红表示,这实现了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对于探索新一代生命体-非生命体融合交互,在混合智能、类脑智能、医疗康复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脑机接口正在加快形成突破性科研成果和创新应用。

      2025年4月,由脑机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合作的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实验病区启动建设,体系化布局脑卒中、脑瘫、帕金森、癫痫等各类神经重症的脑机接口临床综合解决方案。

      “脑机海河实验室面向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领域学术前沿,为抢占脑机交互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明东说。

      随着市场需求释放,脑机接口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脑机接口应用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业内看来,脑机接口是高度复杂的“重仓”技术,脑机接口专业人才储备工作迫在眉睫。

      明东说,我国已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等数百家单位开展了脑机接口业务,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保守估计到2030年将达20余万人,且该领域属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必争之地,多次被列入“严格管制技术目录”。

      “培养既懂神经科学又擅长工程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周期较长。亟须加大自主化培养这一领域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力度,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为大国博弈掌握主动权。”明东等人建议,应充分发挥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紧前布局脑机接口新兴专业,构筑高质量脑机接口专业教育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统筹推进脑机接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脑机接口领域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尚有待完善。只有突破技术瓶颈并建立完善的伦理规范,明确数据隐私、生命安全、人体实验等红线,脑机接口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4年2月,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2024年7月,工信部公布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2025年3月,由中国信通院牵头编制并发布《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年)》。专家认为,开展脑机接口治疗需要在伦理和隐私保护方面建立专门的指南,确保所有研究和治疗都遵循严格的伦理标准;同时开发安全的数据处理方案,确保患者的脑电活动数据和个人信息得到充分保护。

      随着脑科学、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与机器的依赖关系或许愈加强烈、界限愈加模糊。

      “AI一定会加速脑机接口的发展,脑机接口也会反向给予AI发展更多的助力。人工智能只是智能科技的一种形态,人脑智能并不会在AI的冲击下变得毫无意义,人和机器如何和谐共存,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永恒的命题,人机混合智能形态将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明东说。

      终极的脑机接口形态尚未出现。“未来机器人不应是一个冷冰冰的、只有芯片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有情绪的人机交互的产物。”明东说。

  • 越疆战略牵手腾讯加速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近日,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深化战略合作聚焦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多场景应用与产业体系创新,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向工业、商业、家庭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双方将围绕智能算力、技术产品生态及工业、商业、家庭场景量产落地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针对制造业、商业、零售等垂直领域,联合打造“云端大模型+边缘设备+人形机器人终端”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龙头企业战略协同释放“乘数效应”,加速全球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据介绍,腾讯和越疆此次合作,是基于越疆全栈式自研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技术和典型产品,以及在工业、商业真实场景中沉淀出海量行业数据与实战经验,结合腾讯云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全球领先的音视频解决方案能力,全链路自研AI大模型与多模态感知技术等关键优势,联合打造“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云端大模型+智能远控+语音交互”联合示范方案,利用人类遥操数据对机器人进行端到端训练,实现从感知到动作的直接映射,开发针对工业、商业和家庭服务的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前沿产品(包含双足+双臂和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创新向工业、商业、家庭等多场景应用落地,加速迈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 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5月14日,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九江召开。省委书记尹弘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持续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升级,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省长叶建春主持,省领导陈永奇、李红军、黄喜忠、陈敏、王少玄、张莹、于秀明参加相关活动。

      尹弘指出,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重要嘱托,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持续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市场销售持续拓展,产业贡献度加快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入快车道。

      尹弘从4个方面就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深挖优势潜力,着力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新突破。要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种养业,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快现代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从田间到车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要加快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上下游集中布局、关联配套,持续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努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尹弘强调,要扶优做强主体,着力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实现新跃升。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一手抓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一手抓本土培育、扶优培强,引进一批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的头部企业和“链主”型企业,精准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措施,构建龙头企业多层次发展梯队,力争今年营收超1亿元龙头企业新增100家、超10亿元龙头企业累计达100家以上。要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作用,打造农民紧密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好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尹弘强调,要全面打响品牌,着力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闯出新天地。要深入推进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让江西农产品成为品质的“代名词”。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培育一批地方“小美特精”区域优势品牌,全面打响“赣字号”农产品品牌。要强化市场化思维,打造多元化营销网络,实施农产品“六进”行动,积极扩大出口规模,推动农产品拓市场、提销量、扩影响。

      尹弘强调,要完善服务保障,着力在优化产业生态上展现新作为。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责任,加强政策协同和有效衔接,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合力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叶建春在主持时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突出特色优势,强化三产融合,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扶优做强主体,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全面打响品牌,确保我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会前,尹弘、叶建春等考察了瑞昌市溢香食品产业园,察看了解“小鸭蛋”孕育出的“大产业”;通过展板、实物,全面了解全省和11个设区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会上,九江市、萍乡市、宁都县和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圣农食品公司、李亿浩食品公司等作了发言。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彭泽县、瑞昌市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企业,并观看了2024年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专题视频片。(全媒体记者魏星)

  • 【大创榜young】司莱美克——高端膜层制备及产业化应用

      王瑞俊,山东司莱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山东大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生,是国内陶瓷金属化、金属陶瓷化膜层领域的先行者,打破该领域从设备硬件到工艺流程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解决了国内某型号战机雷达反射罩、航空油针器件、装甲高强度涂层等一系列高标准军用膜层制备难题,创办的企业获得800万融资、累计营收超4000万,已有超6000万元的订单。获评济南市“海右产业领军人才”,2022年“智创未来”强国青年创业者提名奖,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特别荣誉奖”(全校唯一),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奖概率万分之一),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优胜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然而集成电路一个小小芯片上的膜层制备就需要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高质量膜层直接影响到一个大国在高精尖设备制造上的话语权。PCB作为载体,是芯片封装的重要支撑,国家对高性能膜层出台了许多重量级引导政策,但作为PCB领域关键的种子层膜层制备环节,中国企业目前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由于其工艺复杂、受到国外技术封锁,超千亿元的市场都拱手让给国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镀膜器件和技术工艺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急需突破的关键。作为北京科技大学这所材料强校培养的钢小伙,从事材料相关研究的王瑞俊立志要助力国家,这就是他科研和创业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他一边从事科研工作,一边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成立山东司莱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66.7万元,从事光电子、电力电子封装用高效能陶瓷基板、新型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陶瓷金属化金属陶瓷化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白加黑、5+2,一个人当两个人用,用最大的激情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和企业运营。

      高端膜层制备为何如此之难?其一,确保膜层间有效贴合的过渡层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缓解不同膜层材料之间的相互应力,从而严重削弱膜层的结合强度;其二是前处理及膜层动态调整工艺落后,致使废品率高达15%;其三,制备高端膜层的核心设备,其精准性,无尘性,密封度都要求极高,目前只能依赖国外进口。

      为解决上述痛点问题,包含王瑞俊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带领司莱美克公司的技术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日夜攻坚,终于突破了高端膜层制备的全套技术工艺,制作出了国内首个完全国产化的、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膜层受控等离子清洗装置!其等离子体密度、能量高,且轰击效果可控,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王瑞俊带领团队国内首创过渡层设计数据库,可匹配相适应的提高膜层结合强度的金属或陶瓷类过渡层,能够有效提升薄膜贴敷效果,大大延长寿命。此外,还采用最先进的前处理及动态调整镀膜工艺,整个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节能环保。

      谈及自己的科研之路,王瑞俊说:“我觉得科研最大的魅力就是教会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只是具体的某一项技术。当我们的一项模型或技术解决了某一项迫切的需求,把科研应用到实业回报给国家,那就是我们搞科研最大的价值。”

      科研可以试错,但商业世界根本没有试错的空间,可以说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错失把先进科技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机会。如果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哪怕是微小的问题,对于公司声誉的影响也非常大,甚至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创业这些年,王瑞俊头发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

      让王瑞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公司生产了一批陶瓷散热机板,意外的是,这批板子出炉之后表面膜层出现了发黑的现象。但客户急需这批产品,用于军工油针器件产品的研发,刻不容缓。王瑞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冷静下来之后连续3天不眠不休,逐个排查这个操作记录,发现是操作人员忽略了一个微小设备参数的报警,导致了此次的产品不合格。找到根源后王瑞俊加紧安排生产修复,对发黑的板子进行了快速的褪膜,在最后一刻把产品进行了交付。此后,王瑞俊不断加强对公司生产流程的把控,在极度严谨的流程下,公司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拥有了全套行业生产标准,从基材前处理到整个镀膜流程都建立了标准体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逐渐地公司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淄博市顶尖人才等资金支持数百万元,王瑞俊本人顶着压力自筹资金1000万元,在淄博桓台地区建立了标准的生产车间,在济南成立了研发中心,在不断的研发资金投入下,公司成长为国内首家航空级别军用雷达天线MPa以上的批量化生产企业,生产的民品膜层结合强度更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5倍以上,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

      王瑞俊已带领团队解决了国内某型号战机雷达反射罩、航空油针器件、装甲高强度涂层等一系列高标准军用膜层制备难题,公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4项,独立开发了“受控等离子清洗装置”,核心器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现有大型单体磁控溅射设备多套,配套完善的实验检测设备,包含X射线测厚仪、金相显微镜、拉脱机、恒温焊接炉等。公司储备膜层技术十余项,目前合作客户包含军工及民用企业,在行业内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在王瑞俊的努力下,山东司莱美克公司已获得800万融资、累计营收超4000万元,已获得超6000万元的订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2023年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两项高科技项目入围山东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库。公司的“高性能陶瓷基板研发”项目获得第二届山东省“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优胜奖,公司“高功率散热基板”项目成果已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世界先进水平、国内空白。同时,王瑞俊也获得了济南市“海右产业领军人才”称号,获评2022年“智创未来”强国青年创业者提名奖,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国赛金奖、第五届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大赛优胜奖、雄安新区首届“雄才杯”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优秀奖。2022年,为表彰王瑞俊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北京科技大学授予其“特别荣誉奖”!

      下一步,王瑞俊将带领公司进军民品领域,公司可生产的产品涵盖高功率电力电子基板、压敏电阻器件、蓝宝石焊接、柔性电子等,开发的系列膜层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5G通讯、手机快充、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为注入更多资本和资源,王瑞俊于2023年4月份成立了山东大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陶瓷材料的前端研发助力膜层的上下游联动,为长期发展注入更大活力。王瑞俊立志将公司发展成为高端膜层工业制造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独立自主,贡献青年人的科创力量!

      创业像一场修行,是一个追逐你内心梦想、定位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创业从来不是表面上那样的光鲜,而是笑与泪水的集合,创业者最好的品质是享受每天都能应对新鲜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将自己限于痛苦的咀嚼。创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优秀的人际沟通,雷霆万钧的执行,坚忍不拔的忍耐,只有将自己打磨成一个“领导者”,才能真正成为领导者。你要相信,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好多事情在你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后如果还是没有结果,那么创业者还需要具备最后一项能力——适可而止,不要有赌徒思维。在哪儿跌倒了,不要着急爬起来,先想一下,仔细盘点下,是自己能力不行站不稳还是这条路本就荆棘遍布,不适合自己行走,判断好了后,或许换个方向也能到达目的地。创业者,请你要有自信,也请你听劝,听劝是让你不要一根筋,是让你具备充分的思考和判断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创业不易,只要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伙伴,无愧于自己,努力拼搏就够了,命运会奖励那个积极向上的你!

  • 诺比侃再度闯关港股IPO 专注AI产业化应用

      5月14日,来自成都的人工智能(AI)公司诺比侃再度递表港交所闯关IPO。资料显示,诺比侃为中国内地第二大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中国内地第七大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曾于2024年11月递表港交所。

      招股书显示,诺比侃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公司主要提供基于全面的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为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领域的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等赋能。根据灼识咨询,就2023年的收入而言,公司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七大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了解,中国内地已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的AI市场。2023年在AI方面的支出达到148亿美元,并预计于2028年将飙升至363亿美元。这一强劲的投资势头凸显了中国内地在塑造全球AI格局方面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及关键作用。“AI+”时代的应用驱动基础模型作为“AI+”概念的基石,AI基础模型正在从通用的AI框架发展成为不同行业定制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这些AI模型,包括垂直领域模型、多模态模型和语言模型,提供了先进的计算能力、前瞻性预测和自动化功能。它们越来越注重实际行业应用,并与行业工作流程无缝集成,标志着基础模型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根据灼识咨询,中国内地AI+交通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2384亿元,并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5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8%;中国内地AI+能源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0.5万亿元,且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6%;中国内地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0.6万亿元,并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0%。

      财报显示,诺比侃在2022年至2024年度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53亿元、3.64亿元和4.03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则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和约1.15亿元。

      目前,诺比侃正在持续开拓业务如AI+城市交通、AI+机场及AI+化工等新的业务机会及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就AI+化工而言,诺比侃目前主要聚焦于炼化、储存及运输场景。未来,诺比侃计划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逐渐拓展至其他业务场景(例如勘探、生产及销售)。诺比侃将借助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的跨行业可复制性,致力于在公共领域进行同心多元化拓展。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鏄婂竼鐢熺墿锛氬叕鍙告槸鍏ㄧ悆鑼冨洿鍐呬负鏁颁笉澶氱殑鍏峰鍏ㄧ郴鍒楀鑲藉悎鎴愯瘯鍓傜爺鍙戜笌浜т笟鍖栬兘鍔涚殑鍏徃涔嬩竴

      璇佸埜涔嬫槦娑堟伅锛屾槉甯嗙敓鐗?(301393)05鏈?15鏃ュ湪鎶曡祫鑰呭叧绯诲钩鍙颁笂绛斿鎶曡祫鑰呭叧蹇冪殑闂銆?

      鎶曡祫鑰呮彁闂細璇烽棶涓庡叕鍙镐骇鍝佸舰鎴愬競鍦虹珵浜夌殑涓昏浼佷笟鏈夊摢浜涳紵浠栦滑閮戒笂甯備簡鍚?

      鏄婂竼鐢熺墿鍥炲锛氬皧鏁殑鎶曡祫鑰呮偍濂斤紝鍏徃鏄叏鐞冭寖鍥村唴涓烘暟涓嶅鐨勫叿澶囧叏绯诲垪澶氳偨鍚堟垚璇曞墏鐮斿彂涓庝骇涓氬寲鑳藉姏鐨勫叕鍙镐箣涓?锛屽叕鍙哥殑纾锋绂诲瓙鍨嬪拰鑴叉绂诲瓙鍨嬪鑲藉悎鎴愯瘯鍓傚湪鍥藉唴甯傚満澶勪簬棰嗗厛鍦颁綅銆傚叧浜庡叕鍙哥珵浜夊鎵嬪強琛屼笟鐩稿叧淇℃伅锛屾偍鍙?氳繃鏌ラ槄琛屼笟鍗忎細鍏紑淇℃伅銆佸埜鍟嗙爺绌舵姤鍛婁互鍙婂叕鍙告姭闇茬殑鐩稿叧鍏憡绛夋柟寮忎簡瑙c?傝阿璋㈠叧娉紒

      涓鸿瘉鍒镐箣鏄熸嵁鍏紑淇℃伅鏁寸悊锛岀敱AI绠楁硶鐢熸垚(缃戜俊绠楀240019鍙?)锛屼笉鏋勬垚鎶曡祫寤鸿銆?

  • 饲料、养殖、屠宰产业链一体化的优质企业

      公司简介:深耕畜牧产业近三十年,持续完善饲料、肉禽产业化、生猪养殖三大核心板块。公司饲料产品包括猪、禽、反刍等品种,2024年实现外销量396万吨,全国市占率1.3%,收入125.0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39%;肉禽产能分布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涵盖肉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养殖、屠宰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环节,年屠宰能力合计超11亿羽,白鸡屠宰量占全国约10%,2024年实现收入113.40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达35%;生猪业务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布局,2024年合计出栏140万头,收入33.1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10%。公司重视员工激励,陆续于2018、2024年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有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行业分析:1)饲料:2025年猪禽饲料增速有望受益存栏恢复。猪禽料销售随养殖周期波动较为明显,我们预计2025年生猪存栏提升、且养殖终端保持较好盈利,对应猪料需求或相应好转。2)白鸡:产业一体化延伸趋势延续,中长期看好消费提升。行业盈利中心呈下移趋势,目前上游养殖环节技术已较为稳定成熟,屠宰环节也竞争充分,因此拓展盈利能力更强且更稳定的品牌鸡肉产品业务正在成为发展主线,看好头部企业品牌拓展。3)生猪:重视低成本优质企业市占率提升。国内生猪行业仍处成本与效率竞争阶段,企业经营禀赋分化较大,优质企业未来仍有充裕市占率提升空间。

      公司看点:区位优势显著,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全链发展。饲料业务方面,公司产品矩阵完善,产能稳步扩张。公司深耕饲料研发近三十年,研发体系积累深厚,并与战略合作伙伴荷兰皇家德赫斯公司联合研发,共享成果。肉禽产业化业务方面,公司肉禽全链配套完善,上下游协同发展,并具备区位优势,主要布局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和山东,当地饲料原料及其副产品种类丰富、性价比高、物流便捷,有良好的白鸡养殖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市场销售体系,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优势。生猪业务方面,公司以轻资产模式扩张,以“控规模、提质量”为主要发展方略,和饲料板块形成有效协同。

      盈利预测与估值:禾丰股份是国内优质的大型饲料、白鸡与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企业之一,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4.78/4.65亿元,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9.60-10.36元,相对目前约有13-22%左右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 “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在港举行

      新华社香港5月14日电(奚天麒)由湖南省商务厅及湖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办的“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14日在香港举行。本次活动是“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加强湖南优质项目与香港和国际资本深度对接。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出席活动并致辞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湖南对外贸易可以更好地利用香港的贸易服务,做到以最低的贸易融资成本,配合用最低的价钱买全球产品,也可以最好的价钱、最低的融资成本向世界卖湖南产品。

      湖南省省长毛伟明致辞表示,香港是湖南境外第一大贸易伙伴、融资的第一选择地和湖南入境游第一大客源地,希望湘港聚焦高质量科产融合创新,加强产业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推动长沙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说,香港将继续与内地不同省份的投资推广单位加强联系,深化沟通管道,包括与湖南省共同举办更多活动。香港投资推广署会着力提供免费、专业和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服务,帮助湖南企业把握大湾区的庞大机遇。

      此次对接洽谈会发布了《湖南省投融资需求项目信息册》,汇集全省各地15大领域203个项目,60%以上的项目主体为高新技术企业。

      现场还举行了签约仪式。据了解,多家湘港企业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完)

  • 湖南重点产业链合作交流会在深发布202个投融资项目

      中新网深圳5月15日电 (记者 索有为)湖南省重点产业链合作交流会15日在深圳举办,现场发布202个省内投融资需求项目。

      该交流会是“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主要活动之一,旨在推介湖南重点产业链及优势平台,展示湖南投资环境,进一步密切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联系,推动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志强在致辞中表示,湖南目前拥有6个万亿产业、16个千亿产业、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北斗规模应用、信创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邀请世界各地客商深度参与共建。

      据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刘素月介绍,湖南省已培育13条重点产业链。其中,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营收6930亿元、增长10.3%,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沙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工程机械产业链营收2300亿元、居全国首位。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营收2597亿元,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值1700亿元、居全国第一。

      交流会上,湖南省推介湖南“金芙蓉”基金,发布202个省内投融资需求项目,面向投融资机构开展6个重点项目路演,开展精准对接洽谈。

      华为和比亚迪以深圳企业视角分享了在湖南发展的感受。据了解,华为已在湖南落地区域总部/研究所,建成国产工业软件产业平台、株洲工业软件云创新中心,湘江鲲鹏项目累计产值达5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年产能达1700万台,满负荷年产值超100亿元。比亚迪自2009年入湘投资以来,在湘7大产业基地累计解决7万多人就业,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

      据悉,2025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香港、深圳两地举办各类重要活动20余场次,重点围绕投融资、优势产业链、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科技创新等方向进行深入对接和交流。(完)

  • “港洽周”发布40个项目引全球瞩目长沙释放投融资“强磁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4日深圳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通讯员 汪宏桥)5月13日至16日,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投资湖南”时间,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交流会(简称“港洽周”)正在此间进行。

      5月14日,港洽周“重头戏”——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在香港举行。活动现场,一系列优质投资项目重磅发布,政企间展开对接洽谈。其中,长沙凭借其强劲的经济实力、优越的营商环境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全场焦点,彰显出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强大吸引力与无限潜力。

      香港一直是湖南最重要、最紧密的经贸合作伙伴。目前,湘港双边贸易占湖南进出口总额的约1/10,港资占湖南外资总额超50%。

      活动上,湖南发布了200多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稳的优质项目。其中,长沙重磅推出40个投融资需求项目,涵盖金融、产业、文旅、科技等多个领域,向全球释放巨大投融资机遇,吸引众多投资者目光。

      科技变革有新机遇。比如:希迪智驾,是智能驾驶领域的行业独角兽,国内唯一实现矿山、开放道路、轨道及“车—路—云”全场景无人运输商业化落地的领军企业。芯盛智能,是国内唯一实现存储主控芯片端到端国产化企业。

      生命健康有新篇章。比如:微智医疗,在眼科疾病治疗、脑部健康监测、医疗美容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美好生活有新风尚。长沙是新消费之都,夜经济城市传播力全国第一。投资长沙新消费,就是投资未来的美好生活。比如:蓝河乳业,是全球绵羊奶销售第一、山羊奶销售第二的行业头部企业,是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少数实现“自控牧场、自主科研、自主生产、自主品牌”全链条掌控的国际化企业。方特片区文旅综合开发项目依托主题乐园,打造综合性度假区,有望成为文旅新地标。

      “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跨境资本、国际法制、专业服务等方面优势突出。”湖南籍的

      董事长肖霆认为,湘企可通过赴港上市发债融资,开展跨境经贸活动开拓全球市场,建立财资中心优化资金管理。香港金融机构能为湘企“走出去”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动“香港资本”与“湖南制造”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此次在港洽周集中发布优质项目,不仅展示了长沙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更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合作机会。”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有望进一步推动长沙与香港及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合作,助力长沙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对接洽谈环节,长沙凭借强劲的发展潜力与独特的产业优势,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化身备受追捧的“香饽饽”。

      众多外资企业纷纷主动出击,与长沙商务部门负责人展开对接洽谈,深化合作。

      香港卜蜂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进驻长沙多年,在星沙、岳麓区、开福区等地布局了多家超市。香港卜蜂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寻求进一步合作机会。

      湖南年轮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则看好长沙的大健康产业。其所属集团境外投资机构,拟在长沙经开区投资打造一流的国际医院,为湖南带来医疗新技术、高端人才、国际商业医疗保险新模式等,为湖南人医疗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3月来湖南考察,与宁乡经开区交流对接,发现了很多合作的空间和潜力。”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八木隆雄表示,日本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拟与宁乡经开区“牵手”,双方计划就智慧能源、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及健康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

      “欢迎大家来长沙,投资长沙就是投资未来。”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以专业的解答、开放的合作态度,积极推介城市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点燃客商的热情。

      长沙为何能成为广大客商的心头好?全球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给出了答案:

      “长沙充满活力与商机,投资吸引力十足。”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长沙投资环境报告》显示,长沙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科创实力、优质的营商环境、合理的生活成本、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广阔的发展平台等六大优势,成为极具投资价值的理想之城。

      交通区位得天独厚,作为南北贯通、东西连接的关键枢纽,长沙构建起立体化交通网络。“米”字形高铁交会于此,2024 年长沙火车南站旅客到发量超1亿人次;黄花机场跻身全球百大机场,年旅客输送量突破3121.8万人次,通航国内外156个机场;中欧班列(长沙)年发运1010列,开行量全国领先。

      科创实力雄厚,长沙高校云集且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全省四大实验室等众多创新平台。2024年全市攻克105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400亿元,全力迈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营商环境优越,长沙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工商联评选前十,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策支持覆盖供地、水电、人才等多方面。

      城市宜居属性突出,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生态优美,教育医疗资源丰富,房价收入比仅7.18。

      此外,“4+4+3+3”现代产业体系成熟,17条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湖南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高能级平台,制度创新成果丰硕,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近年来,长沙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268.7亿元,在长投资世界500强企业201家,上市企业达86家,总市值连续七年位居中部第一。

      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正持续释放强大动能。长沙全力打造“投资长沙”金字招牌,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3家,同比增长8.3%;共引进重大项目203个,总投资额1714.16亿元。

  • 项目投融资火热对接!湖南省重点产业链合作交流会在深举办

      5月15日,2025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主要活动之“湖南省重点产业链合作交流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办。活动中,湖南省推介湖南“金芙蓉”基金,发布202个省内投融资需求项目,面向投融资机构开展6个重点项目路演,开展精准对接洽谈。

      记者了解到,此次交流会聚焦优势产业链,推介湖南重点产业链及优势平台,展示湖南投资环境,宣传湖南综合运营成本优势,进一步密切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联系,推动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交流会吸引华为、比亚迪、广汽、广药、道通科技等世界500强,上市公司19家,行业龙头近百家,达晨财智、东方富海等头部投融资机构14家,香港全港工商联、深圳市湖南商会、广东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全港商会等境内外商协会和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与此同时,着重邀请契合湖南省优势产业链的重点湘商参会,到会客商超过50%为回湘投资意愿强烈的湘籍或有湘商背景的企业家。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志强在致辞中指出,湖南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台阶,目前拥有6个万亿产业、16个千亿产业、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北斗规模应用、信创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他诚挚邀请世界各地客商深度参与共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13条重点产业链,共建高端创新和中试平台、共引高端创新人才、共闯尖端核心技术“无人区”。

      据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刘素月介绍,湖南省已培育13条重点产业链。其中,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营收6930亿元、增长10.3%,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沙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工程机械产业链营收2300亿元、居全国首位,5家企业跻身全球50强,被国家列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样本。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营收2597亿元,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值1700亿元、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

      会上,华为、比亚迪作为布局湖南的深圳企业代表发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业副总裁廖仁斌表示,华为在湖南落地区域总部/研究所,建成国产工业软件产业平台、株洲工业软件云创新中心,湘江鲲鹏项目累计产值达50亿元;2024年与10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政企、云计算等领域合作,带动相关企业收入超50亿元,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

      “比亚迪坚定把企业技术、品牌、人才等优势和湖南产业、资源、生态等优势结合起来,助力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更上一层楼’。”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林表示,比亚迪自2009年在湖南投资以来,整车、汽车零部件等核心业务已实现产业布局和推广应用。

      据悉,2025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为期四天,将在香港、深圳两地举办各类重要活动20余场次,重点围绕投融资、优势产业链、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科技创新等方向进行深入对接和交流。

  • 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引关注—— 香港进入“投资湖南”时间

      5月14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海风掠过摩天大厦,拂过会展中心,吹来满满活力,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在此举办。

      香港中联办、特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来了;港澳商协会来了;粤港澳大湾区投融资机构来了;国际头部企业来了……带着“投资湖南”意愿的代表从全球各地奔赴这片热土,共商湘港深化合作新图景。

      从1988年湖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首次在香港举办,到2019年“港洽周”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而生,再到2023年“港洽周”重启赴港举办,湖南与大湾区的经贸合作平台越筑越实。香港也当之无愧成为了加快湖南与粤港澳地区经贸交流的“超级联系人”。

      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香港在湘外资企业达208家,投资达241亿美元、占湖南利用外资比重的67%;湖南在港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存续经营企业共240家。两地进出口额连续6年超500亿元,供港农产品70%左右来自湖南。

      百姓最有体验感。作为湖南入境游第一大客源地,香港游客5年来北上打卡湖南位居入境游首位,仅去年就有43万香港游客来湘。3个小时左右的高铁距离,让“早上品港式早茶,中午尝湘味佳肴”成为现实。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香港游客赴湖南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1倍。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双循环”战略纵深推进。特别是科产融合、资本融合、贸易融合的深度驱动下,“湖南所需”与“港澳所长”的双向奔赴更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5月13日,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以下简称“港洽周”)正式开幕。

      作为“港洽周”的“重头戏”之一,14日,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会在香港举行,一众政府政要、头部企业高管、专家学者齐聚,助力湖南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拓宽合作空间,共谋共赢发展。

      “香港要打造‘八大中心’,也迫切需要与包括湖南在内的内地省份深化务实合作。”香港特区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跨境资本流通、国际法制接轨、专业服务及国际化网络等方面优势显著;湖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日益凸显,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

      “湖南是中部地区投资性价比高地,已形成‘一低六好一优’的独特投资优势。”会上,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李嘉林发布《湖南省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毕马威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李嘉林表示,从房价、地价、电价、气价、物流、用工、融资等7方面共性成本综合横向对比来看,在中部六省中湖南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最优,已形成生活成本低、教育资源好、医疗条件好、产业基础好、开放成效好、科研平台好、人才资源好、营商环境优的独特投资优势。他说:“相比其他省份,湖南具备‘低成本+高配套’的组合优势。”

      这一评估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可。“‘不管客商外商,来了湖南就是湘商’,我非常赞赏湖南敢为人先的创新气质。”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珠三角工业协会主席、海洋皮草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博文说,香港工业总会将发挥桥梁作用,围绕产业升级与技术转化、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人才交流与青年创业等方向,推动两地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引入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湖南交通区位优越,市场规模庞大,产业基础良好,科教资源富集,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裁张维春表示,湖南一直是澳门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也是澳交所非常珍视的目标市场之一。

      目前,湖南企业在澳交所发行上市债券规模已累计超过270亿澳门元。他认为,湖南与澳门在金融领域具有互补优势,在深化债市互联互通、加强数字金融协同等领域拥有广阔合作空间。

      对接会上,湖南精选了202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稳的优质项目,涵盖大健康、新能源、空天海洋、人工智能等10个重点产业,同时还编印了《湖南省投融资需求项目信息册》,详细介绍了每个项目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和融资需求,面向全球客户“招亲”。

      桐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会上,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其中,外资项目为1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占比均超七成。

      东芝(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八木隆雄说,东芝选择与长沙宁乡经开区签约的战略考量与湖南“高端制造”定位直接相关,未来会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实现更多合作。

      “假如你还犹豫投资投到哪里去?毫无疑问是湖南!”香港湖南联谊总会会长、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向大家推介湖南,邀请客商来湘兴业,携手同心、并肩前行。

  • 404 Not Found

      高台县聚焦贫困重点区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合作社+农户”,做大马铃薯产业,开创了贫困村产业脱贫新起点,实现化“薯”为“宝”群众增收新目标。

      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新坝镇是全县重点贫困片区,自然条件较差,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有13个贫困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6户3022人。面对贫困现实,县委、县政府把主攻方向锁定在新坝镇传统种植的“山洋芋”上,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为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鼓励有交通便利条件的官沟村、霞光村率先创办马铃薯产业专业合作社,推行“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带动“薯”产业做大做强。2018年,新坝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亩均产量3500公斤,亩均收入4000元,有力助推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马铃薯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群众脱贫的“致富宝”。

      项目扶持,做大产业“蛋糕”。为加快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县上精准选择两家发展规模大、运行良好、入社贫困群众多、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奇峰马铃薯合作社和胜欣制种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分别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60万元。其中奇峰马铃薯合作社吸纳成员185人(贫困户45户),流转新坝镇官沟村、南华镇永进村等9个贫困村土地3000亩,带动1103户农户和73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8100亩,户均增收1025元。扶持胜欣制种合作社新建4000吨的冷藏窖一个,发展洋芋种植600亩,制种蔬菜800亩,带动农户400户,其中贫困户65户,实现马铃薯亩产收入6800元,最高净利润达4000元。经过近两年的推广试种,马铃薯平均亩产由30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相对传统小麦、大麦种植实现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创新机制,连起利益“挂钩”。创新建立“合作社+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每个合作社每年拿出帮扶资金4万元,为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和“全过程”帮扶,让贫困户“抱团闯市场”,具体做到“五个优先”。即优先为贫困户“零差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对特别贫困的建档立卡户提供生产资料“赊销”服务;优先帮助贫困户落实种植计划,调整种植结构;优先对贫困户开展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和机耕机播等环节托管技术;优先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兑付货款;优先兑付入社贫困户的分红资金,优先对缺劳力的贫困家庭提供务工岗位。2018年,新坝镇为奇峰马铃薯合作社投入折股量化资金70.95万元,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向67户贫困户年分红4.26万元。马铃薯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临时务工183人次,发放劳务工资25.7万元,赊销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8.2万元;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4场次376人次,实现了合作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 唐源电气拟定增募资不超864亿元 加速AI、机器人等项目产业化

      (原标题:唐源电气拟定增募资不超8.64亿元 加速AI、机器人等项目产业化)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巨头唐源电气(300789)5月12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8.64亿元(含本数)。按照规划,募集净额拟用于机器人研发、AI大模型产业化等四大项目。上市公司表示,公司将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加快构建机器人和AI大模型底层技术护城河,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规模等。

      具体来看,唐源电气此次定增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311.60万股(含本数);公司采用竞价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

      8.64亿元募资中,3.94亿元拟投入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下称“轨交机器人项目”);3.11亿元拟投入轨道交通智能运维AI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下称“轨交AI项目”);7973.02万元拟投入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下称“营销升级项目”);剩余80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预案显示,轨交机器人项目核心建设内容包括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建设、机器人智能感知平台建设、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云平台及大模型建设四部分。

      该项目拟基于唐源电气前期的关键技术积累,全面推进机器人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一方面完成对部分一代智能运维机器人的产品迭代,另一方面完成更多场景适配的机器人产品的开发,最终开发形成接触网智能综合巡检机器人、轨道扣件机器人、接触轨检测机器人、隧道探伤机器人、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全系产品,同步优化与之配套的机器人云平台及大模型产品。

      上市公司表示,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同时,市场“蓝海”为项目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以轨道线路巡检机器人为例。在相关假设条件(应用渗透率分别达到5%/10%/15%)下,对应城轨+铁路线台。

      轨交AI项目主要涉及智能维修推理大模型、安全生产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决策生成式大模型、AI智能诊断分析四个平台的持续构建。项目拟基于唐源电气行业经验,全面开发训练轨道交通AI大模型,并将研发成果植入公司大数据智能管控体系,形成基于AI大模型分析和运用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应急辅助决策、模拟培训系统、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等诸多产品。

      在上市公司看来,轨交AI项目的实施是响应国家铁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之举。当前,AI大模型在快速赋能轨道交通领域,行业已沉淀海量的铁路大数据,支撑AI大模型的训练;项目的实施可以助力公司打造技术护城河并构建全栈式AI产品序列,增强综合竞争力。

      营销升级项目建设以唐源电气成都总部为中心,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建设大区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无锡、重庆建设省市级中心,打造功能更加齐备、服务能力更强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生态体系,形成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适配的营销服务能力。

      上市公司表示,此次定增募投项目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综合效益,有助于巩固和夯实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产品市场优势,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

      唐源电气主要面向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能智造领域提供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大数据智能管控系统、机器人等产品与技术服务。公司客户以铁路运营单位、车辆厂、地铁公司和总承包商等为主。

      2024年,唐源电气实现营收6.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建设与运营维护并重阶段,叠加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推动轨道交通运维产业由传统以人工为主的运维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维护方式转变,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唐源电气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化 从科技试验场迈向应用黄金期的跃迁路径

      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工业、户外运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技术进化与产业转型成为智能穿戴设备赛道关注焦点。

      2.然而,市场拓展面临设备成本高、适配性差、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制约规模化落地。

      3.从技术本质来看,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机械骨架覆盖关键关节部位,辅助或增强人体运动功能,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控制系统使其具备“理解人”的能力。

      4.为此,产业策略需多线突围,如高强度工况与体验型消费需求牵引、养老与军事成为潜在爆发引擎、设备与服务构建数据闭环生态等。

      外骨骼机器人,这项曾经只存在于电影科幻世界中的“未来科技”,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现实社会。从最初服务于神经康复领域的专业医疗设备,到如今被广泛探索于工业生产、户外运动、军事训练乃至家庭养老的多重场景中,外骨骼机器人的技术进化与产业转型,已成为智能穿戴设备赛道中最值得关注的分支之一。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资本推动和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外骨骼机器人正从“医疗专供”逐步向消费级、工业级市场渗透。然而,市场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设备成本高、适配性差、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仍制约着其规模化落地。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其一,技术本质;其二,技术成熟度;其三,商业化路径,并在结尾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外骨骼机器人从构型上主要分为上肢型、下肢型和全身型,通过机械骨架覆盖人体关键关节部位,辅助或增强其运动功能。动力系统通常由伺服电机、气动元件或液压驱动器构成,可根据人体意图完成行走、站立、搬运等动作。早期产品以刚性材料为主,近年则在向柔性结构(如仿生关节、复合材料)演化,提高穿戴舒适度和动态适应性,使其真正成为“外置肌肉”。

      外骨骼的智能程度直接取决于其对“运动意图”的识别与响应能力。目前主流的识别方式包括肌电信号、惯性测量单元(IMU)、压力传感器等,通过算法进行融合分析,从而判断用户是否有起步、加速、转向等需求。高阶产品已尝试引入视觉传感器、力反馈系统甚至脑机接口,使人机交互进入“无感操作”时代。外骨骼不仅执行人的命令,更开始具备“理解人”的能力。

      在应用层面,外骨骼机器人具备两个典型功能路径。一是“能力补偿”,服务于运动功能障碍群体,帮助他们恢复或重建基本行走能力;二是“能力增强”,面向健康人群,提升其在特定场景中的体能输出。例如,在高海拔登山、长时间巡检、重物搬运中,外骨骼可显著减缓肌肉疲劳、增强身体稳定性。随着设备进一步小型化、智能化,这种“外挂式能力”正变得越来越接近日常可用。

      在康复医学中,外骨骼已广泛用于偏瘫、截瘫、脑卒中康复等患者的步态训练。例如,美国ReWalk、Ekso Bionics、中国傅利叶智能等公司推出的产品已获得FDA、CE等认证,在专业机构中部署较为普遍。然而,这类设备造价高昂、训练场地依赖性强,尚难形成家庭级应用。

      当前多数工业级产品仍处于试点验证阶段。例如,适用于工厂装配线、物流搬运的上肢外骨骼系统,已在部分企业中用于提升工人耐力与效率;消费级市场则集中在户外运动和体能训练场景,但设备仍普遍存在重量大、续航差、交互滞后的问题,难以提供真正“无感”的用户体验。

      高精度的传感器与高响应性的电机决定了外骨骼的性能上限,却也直接拉高了成本下限。以一套完整系统为例,其主要成本构成包括传感器、电池、驱动器、控制芯片与机械结构。由于高性能部件仍高度依赖进口或定制化加工,使得产品难以进入价格敏感的C端市场。此外,电池技术的限制也使外骨骼在长时间使用中面临续航焦虑,制约其在户外和应急场景的扩展能力。

      外骨骼机器人由于贴合人体骨骼关节,其结构与算法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身材尺寸、运动习惯与目标任务,这为大规模制造带来了难题。如何在保证穿戴适配度的同时,实现通用化与标准化,是当前设备设计的关键难题。部分厂商正在探索模块化组件、自适应关节调节、3D打印定制等路径以解决“千人千面”的问题,但真正实现高性价比的“通用+个性”方案仍需时间验证。

      制造、物流、矿业、仓储、建筑等领域,工人面临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受伤率高等问题。外骨骼可以缓解职业疲劳、降低工伤风险,具有明显ROI。通过“设备租赁+运维服务”的商业模式,不仅降低了客户采购门槛,还提升了产品粘性与复购率。

      登山、越野、长跑等运动爱好者对“体力保护”和“负重优化”具有真实需求。外骨骼的辅助功能可以帮助中年用户安全完成高强度运动,具备较高支付意愿。日本、韩国等国家已有多款轻型外骨骼投入商用,主打“科技潮流+健康管理”的双重卖点。

      随着全球步入深度老龄化,外骨骼作为居家助行与社区康复的关键技术,被广泛纳入政策讨论范围。若能通过医保目录、养老基金、公共设施采购等渠道获得支持,将形成亿级市场潜力。

      外骨骼可提高士兵负重能力与耐力,在极寒、高海拔等环境中尤其重要。美军、以军已在实战训练中部署原型系统,中国多个军工单位也在推进相关技术攻关,外骨骼有望成为未来“单兵装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设备销售模式难以覆盖研发与售后成本。当前企业正探索“硬件+订阅+数据平台”的复合模式,通过提供动作数据分析、使用状态监控、远程算法升级等增值服务,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平台化、软件化是未来商业模式从一次易向持续性营收转型的关键。

  • 赤峰打造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标杆

      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赤峰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近年来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成果斐然。

      暮春时节,驱车沿着集阿高速一路向西南来到克什克腾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个体格健壮、毛色光亮的羊羔正在标准化羊舍内津津有味地咀嚼草料。

      “这是纯种‘昭乌达肉羊’羔,产业园里培育新品种后择优推广销售给农牧民养殖户,并以保底价回收新品种羊羔,最后再卖给精加工企业。”产业园经理高爽说。

      同一时间,距此300多公里的原牧昭乌达集团下属分公司——赤峰市原牧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加紧生产“昭乌达肉羊”系列产品,法排、羊肉串、脊骨、羊杂应有尽有。

      “目前,公司已开发了32款产品及小分子羊肽产品,销往北京、辽宁、山东、重庆、贵州等地,年销售量达7500吨。”原牧昭乌达集团董事长方文升说。

      “昭乌达肉羊”是赤峰市“赤诚峰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产品之一,它的全链条发展,得益于赤峰市全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作为农牧业大市,赤峰市粮食产量连续12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2378.8万头只,居内蒙古首位;粮食、肉类、奶制品等农牧产品不仅产量可观,品质也备受认可,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市场。

      赤峰围绕粮食、蔬菜、肉牛、肉羊等主导产业及杂粮杂豆、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从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品牌等多方面发力,全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大力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现有正常运行农牧业专业合作社1.2万个、家庭农牧场60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4家。

      深入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发展特色加工产业,支持各经营主体开展加工与创新,引导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

      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用品牌,加强质量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优质农畜产品。

      据统计,2024年赤峰市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60家,销售收入404.08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赤诚峰味”品牌联盟总价值894亿元,连续两年位列内蒙古首位。

      2025年,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创建国家、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各1个,培育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农牧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建设小米、荞麦、笤帚苗等6大特色产业功能区,培育肉牛、肉羊、绒毛、杂粮杂豆等7个百亿级产业;推动“赤峰番茄”“赤峰荞麦”“昭乌达牛羊肉”等好产品加速“出圈”,以“赤诚峰味”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农牧业规模持续扩张、质量持续提升。

      锚定目标,奋勇前行。赤峰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和创新的进取精神,强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全力推动农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记者 王塔娜)

      4月7日,记者从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获悉,内蒙古自治区首例首笔“电能通”贷款投放签约仪式近日在乌海市举行。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通过1.4亿元“电能通”专项贷款完成电费缴纳,标志着金融工具与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丝一毫都容不得马虎。”近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民警穿梭在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各厂矿企业,针对危化物品、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等开展地毯式安全检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硫化物路线实现突围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固态电池产业正以超预期速度重塑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理论值达500Wh/kg以上)以及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可满足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及储能系统对高安全、长续航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固态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突破性进展,产业化进程提速。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批量出货及装车,全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尚处于多技术路径角逐阶段。2025年第一季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突出重围,在学术及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增加,迎来产业化关键节点。

      早在1987年,中国科技部就将固态电池列为第一个“863”计划重大专题。此后,政府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及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加快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研发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修订并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固态单体电池产品性能的要求为: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 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60 Wh/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025年,政策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催化全固态电池的加速落地。4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该要求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较原有版本的主要变化有:(1)电池包或系统或整车进行热扩散分析和验证时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报警,修改为应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修订热扩散测试方法,新增内部加热触发方法;(2)新增“电池包或系统或整车进行底部撞击试验,应无泄露、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3)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面向20%SOC-80%SOC快充时间小于15分钟的电池单体,在快充工况循环300次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考察长期快充循环后电池单体安全性。新规对安全性的极限要求凸显了固态电池的天然优势,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液态电池易燃、易爆的隐患。

      固态电池的标准体系建设提上日程,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4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发布《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将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建设首次纳入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标志着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迈入规范化、系统化新阶段。

      随着市场需求端(电动汽车、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三大领域)对长续航、高安全、轻量化电池的要求逐渐提升,固态电池正从供给端驱动走向产业刚需倒逼的需求端推动,下游应用成为固态电池技术迭代的核心驱动力。

      低空经济是以3000米以下空域为载体的新型产业形态,通过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无人机等装备的规模化应用,构建起覆盖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城市通勤等场景的立体交通网络。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低空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eVTOL对动力电池提出 “三高一快” 的极限要求: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环境适应性及快充能力,固态电池被视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近两年,人形机器人因软硬件协同赋能、政策支持及多场景需求爆发而快速崛起。作为能量供给中枢,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热稳定性三大指标,直接决定机器人产品的全场景作业能力与产业化边界拓展。在工业搬运和家庭服务等应用场景中,传统液态电池不能满足其要求,固态电池成为核心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及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两大新兴领域对电池性能的严苛要求,推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技术方案快速向规模化量产跨越,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2025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明显,市场规模将突破4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0.2%。

      半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形态。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质量百分比达到25%,半固态电池在此基础上引入固态电解质并减少电解液的用量至10%以下,即电池内部同时存在固态电解质和少量液态电解液。与液态电池350Wh/kg的理论上限相比,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350-450Wh/kg。由于减少了易分解和易燃的电解液用量,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也有所提升。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部件,其进展直接影响固态电池的发展进程。固态电解质可以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及卤化物四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尚未完全收敛。其中,聚合物具有机械加工性能和粘弹性好等特点,但其电导率低、电化学窗口窄,仅能和磷酸铁锂正极匹配,性能上限较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在空气中稳定、热稳定性高,因此其制造和操作过程简便,同时具有电化学窗口宽、机械强度高等优势,但缺点为电导率上限不够高、脆度高难以加工、界面接触性差;硫化物电导率优异,潜力最大,同时质地软易加工、可以通过挤压来增大界面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电池性能,但也存在制备条件复杂、环境稳定性差等问题;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具备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压稳定性,但对水敏感、成本较高,与锂金属负极的兼容性较差。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及装车,中国引领该领域的发展。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2024年部分车企推出搭载有半固态电池的车型,例如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实现千公里续航;智己L6 Max光年版采用清陶能源氧化物基半固态电池;2025年4月10日,上汽集团宣布新一代半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底的全新MG4上量产应用。

      当前,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主要采用聚合物或氧化物路线年中国聚合物和氧化物电解质出货量占比超过98%,仅有少量使用硫化物和卤化物。聚合物路线技术成熟且与现有产线兼容,但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需依赖高温运行或与无机电解质复合提升性能,能量密度上限不足。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稳定性优异,但其刚性界面接触性差导致界面阻抗大,离子电导率上限不够高。因此这两种技术两类技术均需保留5%-10%电解液优化离子传输,固液混合体系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需进一步提升,半固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演进是必然趋势。

      硫化物电解质是以硫化锂为核心组分的固态电解质体系,主要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即将硫化锂等硫化物原料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烧结。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10至10S/cm,接近液态电解质,还具备质地柔软、界面适配性强等核心优势。另外,其工作温度范围覆盖-40℃至80℃,电化学窗口达4.5V以上,可适配高镍三元(如NCM811)、富锂锰基等高压正极材料,以及锂金属、硅碳等超高比容量负极。

      由于优异的性质和发展潜力,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作为未来全固态电池主流技术路径及核心材料逐渐成为共识。2025年2月15日,在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次以上为性能目标。

      产业资本与研发资源加速整合,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链迎来资本密集涌入期,融资规模与结构显著升级,投资方包括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私募股权机构及国家级专项支持,资金用途聚焦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及产业链协同三大核心方向。2025年2月,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超威电源子公司;武汉天石科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萃英创投等机构投资,资金投向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建设、研发及运营。目前,我国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链呈现资本多元化趋势,产业基金与地方政府深度绑定,将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硫化锂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产能建设进入快速推进期,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推动产能从百吨级向千吨级跃迁。据电动中国统计,我国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累计规划产能突破7000吨,以中科固能为代表的企业率先实现项目落地,其全球首条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全自动产线月调试完毕,具备满产能力。恩捷股份拟投资2.5亿元建设千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月,浙江研一新能源科技公示年产能10吨的中试项目;常州高新区与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签约,拟建设全球领先的硫化物电解质和全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基地,达产后年产值超300亿元,预计6月投产。据EVTank预测,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成本曲线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比例将接近30%,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硫化物电解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固态电池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全固态电池进入产业化关键节点,随着技术突破和资金的密集涌入,硫化物路线突出重围被认为是未来全固态电池主流路线,各大企业纷纷制定并公布了自己的量产时间表,2027-2030年硫化物固态电池将完成“实验室-中试-量产”的跨越,并实现在电动汽车、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等关键领域的应用,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 无锡晶海(836547)召开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公司已建立组氨酸产品产业化生产线目前处于产业化验证

      (原标题:无锡晶海(836547)召开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公司已建立组氨酸产品产业化生产线,目前处于产业化验证)

      5月9日,无锡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5月7日通过网络方式召开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无锡晶海主要介绍了消化新增产能的措施、组氨酸项目的进展等。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未来将通过以下措施去消化新增产能:1)老客户新产品;2)国内特医食品领域的需求增长,特医食品下游客户已进行试生产;3)海外食品保健品领域的需求增长;4)公司努力拓展境外医药领域的市场。

      公司研发项目“高纯度亮氨酸的制备方法及产业化研究”目前处于产业化验证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实现销售。公司开展组氨酸发酵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化研究,结合小试工艺优化参数,发酵产业化放大取得圆满成功,开展了大规模发酵和提取设备的选型和改造工作,与设备供应商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技术交流,建立组氨酸产品产业化生产线,目前处于产业化验证。

      梅花和协和均是氨基酸行业的著名企业,梅花收购协和后实现整合尚需一定的时间,公司也会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目前来看影响较小。氨基酸原料市场供应充足,即使梅花停止供应,也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

      据了解,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氨基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日化等众多领域。

      公司氨基酸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在多年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不同领域的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雀巢、雅培、费森尤斯卡比、Cytiva、Prinova 等。 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具备一定优势的通过生物制造方式规模化生产氨基酸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的氨基酸原料药系列产品种类及生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 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坚持以产学研为技术支撑,先后成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公司以绿色发展制造为宗旨,开发出系列低氨氮发酵技术,公司先后荣获“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江苏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十三 五’生物发酵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公司高纯度异亮氨酸、高纯度缬氨酸等多款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晶海”商标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公司目前拥有 14 个氨基酸产品原料药注册证,2012 年率先在行业通过 2010 版中国 GMP 认证。由 于公司成功研究、开发、生产药用系列氨基酸,形成了配套能力,是国内具备一定优势的通过生物制造方式规模化生产氨基酸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在业内及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为公司大力拓展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公司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 24 项,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持 2 项国家标准、1 项行业标准和 1 项团体标准,参与制定 2 项行业标准和 2 项团体标准;获得教育部、无锡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2018 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创新链主导能力偏弱等短板。要全面认识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更多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企业生态群,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决定性力量。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更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资源投入、科研活动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企业是科技创新决策的主体。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持续推进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科技创新需求最为迫切,天然具有创新决策的针对性、敏锐性和执行力。

      企业是研发资源投入的主体。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最有创新意愿和动力,是研发经费和资源投入的主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至2023年的40多万家,企业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接近80%。

      企业是科研活动组织的主体。科技企业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在构建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效能、突破关键技术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最主要用户,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推动者,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力军。近年来,企业日益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最重要力量。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在生产直流变频电机。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支持企业成为人才荟聚高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造潜能。要深化劳动力和人才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流通渠道,为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大规模向企业集聚。

      健全科技金融体制。金融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构建同企业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破除长期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的制度阻碍。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合力,推动资本市场各板块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技术创新融资需求。

      促进数据要素向企业汇聚。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要素。要加快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畅通数据流通渠道,完善数据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主体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促进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向企业流动,为企业提供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场景。

      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要抓住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国企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筑牢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科技企业转型。建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科技领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强自主研发,通过“链长制”和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发挥引领支撑作用。赋予领军企业负责人更多的资源调配权、产业联盟建设权、产业标准制定话语权。针对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短板,超常规集中支持链主企业带头冲锋突破,保障重点产业创新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支持各类科技领军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型企业。

      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要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管理、支持和奖励办法,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资金、人才、孵化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支持政策,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和“锻长板”“固优势”,推动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提品质和创品牌,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努力筑牢企业科技创新的微观基础。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以创新创业为天职和使命,对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爱护和支持优秀企业家,有效激发企业家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发现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实现新组合,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切实尊重和保护企业家权益,给予企业家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技术路线选择、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充分的决策权、领导权。在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优选和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确保企业家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激发强化企业家精神与首创首发精神,使企业家心无旁骛搞创新、搞经营,全面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决策主体地位。要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科技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和参与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的机制,发挥各类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提升企业在科技项目形成、组织和资金配置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产业和企业实践中凝练科研任务,在解决企业实践以及重大工程科技应用问题中总结归纳科学原理,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为各类企业、各类技术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筛选出最具发展优势、最终脱颖而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更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及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加快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全面扎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各级科研基金规模,支持企业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科研基金项目,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覆盖面,提高补助强度。探索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向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对研发实力强、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加大贷款、用地、能耗排放指标等保障力度。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总部。

      强化企业科研组织主体地位。企业是最好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要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激励与引导并重,深入推进有计划、有组织的科研创新,让企业更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需要,由专业领军企业挂帅,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转制科研院所、应用类科研单位组建行业研究院,畅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全链条。各地方要立足特色产业优势,以领军企业为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建立特色化协同创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领军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引导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平台,超前布局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联盟、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强化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企业。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构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的贯通式“创新循环”。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大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支持发展知识产权专业化运营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加强标准和必要专利的国际化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债股转换模式、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模式。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协同,加强优惠扶持政策的衔接,建立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消除政策落实的“梗阻”,形成企业敢于转化应用、专注创新发展的稳定预期。

  • 贵阳贵安:坚持补链延链发展 持续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贵阳贵安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规模结构、活跃程度、合规经营、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等方面,持续深入推动实施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七大行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截至2024年末,累计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3家,总量突破200家。

      立足大农业发展业态。聚焦“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农旅及其它服务业”“五业”,进一步拓展农业龙头企业认定范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新兴产业业态,加快新产业布局,实现多元化发展。贵阳贵安现有种植业龙头企业65家、养殖业龙头企业33家、加工类龙头企业71家、流通类龙头企业23家、农旅及其它服务业龙头企业5家。实现所有主要产业链条、产业类型的重点龙头企业全覆盖。

      立足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加大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关键生产环节核心技术储备、新产品科技研发等资金投入,以新技术叠加赋能,以装备能力提升推动生产力水平提升,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据2024年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监测数据显示,全市20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1222.14亿元,同比增长7.8%;新增投资15.69亿元,产值289.6亿元,同比增长4.4%;年销售收入753.83亿元,同比增长22.86%;年税后利润总额19.72亿元,同比增长29.14%;创汇1.36亿元,年上缴税金15.04亿元。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稳步增长。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024年销售收入前10企业中,我市共有8家。

      立足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以“强省会”战略为抓手,发挥大市场优势,引导企业围绕总部经济,深化市内外产业带动,推行以“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六位一体等模式,构建多元稳固的联农带农发展机制。2024年,贵阳贵安20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计带动市内外农户27.29万户,带动农户增收47.02亿元,户均17222元。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阳贵安将继续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五个一”行动路径和农村“五业”发展规划,以产定企,以企带产,产企融合,全力打造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拳头产品。同时,牢固树立“五帮”服务意识,深化“贵人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困难,进一步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 德邦科技:公司专注于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证券之星消息,德邦科技(688035)04月0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问:公司提到:华为公司是公司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和智能终端封装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主要供货哪些原件,公司优势在哪里?

      德邦科技回复:您好,公司与客户的合作情况请以公司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披露的公告为准。公司专注于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聚焦先进封装核心和“卡脖子”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深耕,已形成覆盖晶圆加工、芯片级封装、功率器件封装、板级封装、模组及系统集成封装的、从0级封装到3级封装的产品体系,与主要头部厂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更多国产替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德邦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 南京化纤: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产业政策和交易类型之专项核查意见

      南京化纤: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产业政策和交易类型之专项核查意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产业政策和

      交易类型之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上市公司”)拟通过资产置

      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

      并募集配套资金(以下简称“本次交易”)。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本独立财务顾问”)作为上市公司本次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根据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上市类第1

      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6号——重大资产重组》等相关

      规定及要求,对本次交易所涉及的产业政策和交易类型进行了核查,并发表如下

      一、本次交易涉及的行业或企业是否属于《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上市类

      第1号》确定的“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

      标的公司专注于以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副等为代表的滚动功能部件研发、

      生产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标的公司所从事

      业务属于“C34通用设备制造业”之“C3489其他通用零部件制造”。根据国家

      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从事业务属于战略新兴产业“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5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之“3489其他通用零

      经核查,本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本次交易涉及的行业与企业不属于《监管规

      则适用指引——上市类第1号》确定的“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

      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

      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

      技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生物产业;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其他亟需加快

      二、本次交易所涉及的交易类型是否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是否构成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粘胶短纤、莱赛尔纤维、PET结构芯材

      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景观水供应业务。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拟将原业务资产及

      负债全部置出,并注入南京工艺100%股份,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将变

      更为滚动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本次交易将助力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

      方向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

      经营能力,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也有利于更好地

      本次交易前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南京新工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新工集团”),实际控制人均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委员会,本次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本次交易前三十六个月内,上

      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因此,本次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

      经核查,本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本次交易涉及的交易类型不属于同行业或上

      本次交易方案包括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

      资金三个部分。其中,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互

      为条件、同时进行,共同构成本次交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项未获

      得所需的批准,则本次交易自始不生效。本次募集配套资金以重大资产置换、发

      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成功实施为前提,但募集配套资金成功与否不影响

      其持有的南京工艺52.98%股份与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同时,上市公司拟向南

      京新工并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13名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

      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000万元,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本次交

      易中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且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交

      易前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其中,新工集团拟认购募集配套资金不低于10,000

      经核查,本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本次交易涉及发行股份。

      四、上市公司是否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且尚未结案

      根据上市公司出具的声明承诺、上市公司相关公告及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

      的公开信息,上市公司不存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尚

      经核查,本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截至本核查意见出具日,上市公司不存在被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

      任彦昭陈泽赵可汗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南京化纤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